古德里安回忆录《一个士兵的回忆》第六章 1941年苏联的战役【1】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1


在1941年的历史舞台上,莫洛托夫的外交手腕与希特勒的铁血决心交织,催生了那个决定命运的时刻。苏德关系的微妙变化如同一场错综复杂的国际象棋,苏联与德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一触即发。莫洛托夫在柏林的外交斡旋,揭示了"巴巴罗萨"计划的轮廓,这个对苏作战的设想让人心惊胆战。希特勒坚信,尽管面临军方的质疑,他能在8-10周内取得胜利,然而这种自信源于技术优势的幻想,而忽视了苏联数量上的压倒性力量。


在一场精心策划的展示会上,"Panzer Ⅲ"的火炮改动暴露了德国在战备上的疏忽,这让希特勒对兵工署的效率产生了怀疑。苏式工厂的惊人产量,日均22辆战车,远超德军,揭示了苏联在背后默默的准备。轴心国的团结开始出现裂痕,保加利亚的加入和南斯拉夫的政变,让巴尔干战役的计划受阻。然而,墨索里尼的个人行动未经希特勒同意,引发了一系列外交和军事上的混乱。

在我,古德里安上将,任第二装甲兵团司令的职责中,装甲兵团的精锐力量被编排得井然有序。装甲兵团的核心力量包括第十八装甲师的内林少将,第二十九摩托化步兵师的波顿斯坦少将,以及直属部队的维比格少将和众多支援部队。我们的目标是迅速突破布格河防线,阻止苏军重组,其后可能的动向则指向列宁格勒和波兰的领土划分。


面对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的坚固要塞和复杂地形,我接受克卢格元帅的节制,尽管这可能意味着个人牺牲,但我明白这关系到任务的完成。装甲兵团的部署策略既要考虑正面突破,也要兼顾侧翼安全,通过骑兵机动和纵深配备确保部队的完整性和机动性。

尽管陆军参谋总长曾提出调整计划,但希特勒的固执拒绝了这一建议,他的演讲再次强调了对苏攻击的紧迫性。然而,这种仓促的决策忽视了可能的两线作战风险,以及对苏联实力的低估。战争初期的残酷命令,如对待平民和战俘的指令,对德国的军纪和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


中央集团军总司令部未能有效传达命令,这导致了许多无辜军人的牺牲,也损害了德国的国际声誉。在战争的道德和法律层面,即使面对苏联的拒绝,德国军人仍然应遵循国际义务,以基督徒的良知行事。面对战争的残酷,苏联平民和德国的无辜者都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