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原谅老婆出轨的男人,后来幸福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2-04

之所以能原谅出轨这个行为是因为虽然两个人关系中的信任已经破坏了,可是双方又有一点维系这段关系的动力。

如果真的想原谅并且继续在一起,那么不要只做道德批判。双方要建立更深的交流。

然后要确认在一起的价值是什么,不要停留在受害者的感受和故事中。

其次面对再次出轨的可能,不要一直用怀疑的态度去防守,去审查,而是通过解决取向的对话,去建立正面的互动模式,增加对关系的信心。

要意识到这是一个艰难的,反复的过程。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最后,还有一点要说明。在出轨的情境中,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叫做亏欠感。被出轨的一方觉得自己被亏待了,以此为理由要对方做出补偿,未来也会是这样的模式:你犯了错,所以我要求你做什么,你就必须做,不能讨价还价。

要明白出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毁约,如果某一方真的想离开这段关系,遇到了一个真爱,他完全可以用体面的方式结束目前的关系。

之所以要出轨,是因为他一方面不忠诚于这段关系,另一方面还很在意这段关系,想两边维持。

在这种冲突当中,就会产生背叛,谎言,和无穷无尽的猜忌。

如果另一方发现这一点,坚决结束这段关系,那么事情也就简单了。不过,心意如此坚决的人,一般就不会来求助了。

这时,问题就很复杂:关系中的信任已经破坏了,可是双方又有一点维系这段关系的动力。

在失去信任的一段亲密关系中,假如两个人还想继续在一起,需要做什么?

我们还是从一个案例讲起。

男性的伴侣,对于被女方背叛这件事情,俗称的「戴绿帽」,有更高的社会羞耻感,甚至和男性气质,男性尊严关联起来。所以我想举女性出轨的案例,因为它更困难,也能呈现更丰富的操作。

这个案例,是一个出轨的妻子试图挽回跟丈夫的关系。

说句题外话,这些案例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我在选案例的时候,主要会从教学效果考虑。出轨这个话题,我一般不会强调性别角色。男性和女性从数量来看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传统的文化观念,女性出轨者会承担更多的污名,背负更大的道德压力,甚至是羞辱,在回归家庭的时候,面临的困难也比男性出轨者大得多。

夫妻双方已经经历了最初的震惊,愤怒,争吵,包括几次三番地提到离婚,最终还是决定在一起。这是他们咨询的前提。

他们是大学同学,一直很有共同语言,也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双方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都有一定成就,不存在一方依附于另外一方。这是他们在关系中的资源。

另外,他们有一个在上小学的孩子,两边的老人轮流帮忙照看。对他们的婚姻危机,几个老人都不知情。

那么,这样的一对夫妻,还能不能往下走?

我的答案是:能。但是,要付出比想象中多得多的代价。

在我最初见到他们的时候,可以想象,虽然丈夫想继续这段婚姻,他仍然沉浸在愤怒中难以自拔。咨询中每过几分钟,他都会问同样的问题: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给我一个解释。」

这个问题他问了成千上万遍。已经问到没有新的信息产生的程度,但他还是在继续问。

他真的想要妻子的解释吗?不是的。无论妻子说什么,比如:「那段时间我很绝望」,丈夫后面的话都是:「绝望就出轨吗,啊?绝望就是你不要脸的理由吗?」所以妻子后来的办法就是不说话。丈夫就一遍遍地问。

不是只有这一对夫妻如此。

在产生背叛之后,人们很难开展真正的对话。没有对话,也就没办法重新建立信任。要帮助他们开展对话,首先需要跨过道德谴责。

出轨很容易跟道德捆绑在一起。「出轨全是因为某一方道德败坏」,这是最解气,最通常的归因方式。

但如果停留在这个归因里,我建议不如结束这段关系,到此为止。因为道德很难改变。一个好人跟一个烂人在一起,也不会有好结果。

道德是用来离开和惩罚一个人的理由。而这对夫妻的目标是要在一起。所以作为家庭咨询师,我不会只从道德的角度认识这件事。我希望他们除了一方谴责,另一方道歉之外,可以有更多的对话,向彼此分享自己的状态。

我的办法是用两把椅子,一把椅子背上贴了一张标签,写的是「道德」,另一把贴的标签是「感受」。两把椅子都面向妻子,请丈夫选其中一个坐下,然后开始对话。

在「道德」这把椅子上,只能说三句话:

你错了,你不要脸,你道德败坏。这是丈夫的原话。说够了,解气了,再换到「感受」的椅子上,问妻子:「你说那时候你很绝望,我们聊聊吧,当时到底怎么了?」

如果聊着聊着又很生气,我就请他站起来,到「道德」的椅子上再坐一会。

出轨的背后,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受。被出轨的一方只会看到一部分,是针对「我」的:她在伤害我,她对我不满,她在跟我的婚姻里不幸福……

但这不是全部。

对出轨的一方来说,那是一段混杂着迷乱和罪恶感的体验,她也许太害怕束缚在一段关系里了,也许是对原生家庭的无意识重复,也许还有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等等。

这个妻子想让丈夫看到的是,她在那段时间存在自我价值感上的困惑。她不希望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职场人和一个妈妈,她希望自己被看成一个女人,被感知到女性的魅力。这是她在婚姻中没有被满足的。

丈夫需要听到妻子的这些表达。

我用两把椅子的好处,是把道德谴责和围绕感受的对话分开。不是不做道德谴责,我认同被出轨的一方有很多愤怒,需要借道德的名义表达出来。但它只是发泄情绪,不会产生信息。所以,要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做个区分。

对话的目标,不是去解释「为什么」出轨,否则就像是在合理化这件事,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探索:这段婚姻当时在怎样的状态中?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对话是双向的。妻子向丈夫分享自己的感受,丈夫也向妻子打开心扉,自己除了愤怒和想要诉诸道德的心情之外,也会有怀疑,不安,还有悲伤。会想到两个人当初在一起的时候曾经多么美好,对走到现在这步的关系也会有反思。

这是对重新建立信任关系,有价值的对话。

分享完过去的感受,还有另一个议题要探索:坚持下去的理由是什么?

两个人不是非得在一起,每个人都有单身的自由。不要用什么「凑合过下去」来敷衍,失去信任的两个人,在一起的代价比分开的代价大得多。所以,除非两个人都认同在一起的价值,否则还不如早点分开。

有人说在一起是为了孩子,还有人说是怕麻烦,所以要继续过。这些理由我心里都有点怀疑,总觉得没这么简单。但姑且就这么听。

我会把这些理由整理出来,用很大的字写在纸上,比如「为了孩子好」。

接下来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翻出这张纸,在他们面前打开,对他们说:你们必须克服这些困难!「这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

比如说,这个丈夫有个习惯,总忍不住去问妻子出轨的细节。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好处。妻子回答了,丈夫就是一顿暴风骤雨般的情绪发泄。妻子坚持不回答,丈夫就更愤怒。这是一个用来折磨对方,但本质上是在折磨自己的问题。

我告诉他,他需要克服这种自我折磨的倾向。

他说:「可是我咽不下这口气」,每当他这么说的时候,我就会打开这张纸,上面写着:为了孩子好。我说:「为了孩子,你必须咽下去。」

这样反复几次之后,他终于爆炸了,他说:「我不是为了孩子!孩子可以接受我们离婚!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犯贱,还想要坚持这段婚姻。」

他没办法承认他还爱妻子。对于被背叛的那一方来说,承认这一点是一种屈辱:「我爱你,同时你捅了我一刀。我还不离开你。」

他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不会遇到同样的事情,所以他需要假装对这段关系没那么在乎,这会让他稍微安全一点。

所以很多人在谈论修复关系的时候,会表现得特别无所谓:「凑合呗」,「我就是为了孩子」,或者「我都行,你想好好过,那就过吧」,用这样的态度,都是因为害怕受伤。——但我们必须得拿出更投入一点的态度来。

更投入,也要冒更大的风险,我们要让对方听到:「我是真的想跟你继续过,我在乎这段关系,哪怕我受了伤。」让对方听到这样的表达,才有可能让这段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种表达,也在突破自己受害者的角色。在关系中遭受过背叛的一方,很多人都一直走不出这样一个身份:「我很丢脸,受了很大的伤害,受到伤害还没有结束这段关系,别人会看不起我。」

带着这种角色,即使留在关系里,后面的路也会很难走。

如果我们能确认这是自己的主动选择,知道自己是为了某一个重要的理由,才决定继续,他就不会再把自己认同为「受害者」,或者把对方看成一个「伤害我的人」。有人把这种状态叫做「原谅」,但在说原谅的时候,还是居高临下,好像在说一方犯错,另一方只是不计较。其实这种心态远远不只是原谅,而是通过确认自己的意志,主动解放了对方,本质上也解脱了自己。

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信任。

重建信任的意思不只是说,出轨的一方要拿出行动,证明自己改变了,另一方只要像检察官一样盯着就好。那不是信任,反而是持续的怀疑。

在出轨关系的修复中,会经历这种怀疑的阶段。一方在审视另一方:今天出门去哪里了?你在跟谁发消息?你说要出差,是跟谁一起出差?……

刚开始有这种疑问很正常,但我们要知道,这不是一段良性状态的关系。如果两个人的注意力总是在检查有没有「背叛」,或者想方设法证明没有「背叛」上面,这段关系的主题就是怀疑和自我保护。

真正的亲密关系,哪里是这样的呢?

我理解这种怀疑。有一句话叫做「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意思是,一个人要么不出轨,出轨的话就会一直出轨。所以对方看起来一切正常,我会怀疑她把问题藏到哪里了。——但如果真的这么想,就不要挽回这段关系了,你只会不断在里面寻找它已经失败的证据,直到它真的变成失败为止。

所以,短暂的怀疑过后,关系的发展方向仍然要回到愿意分担风险,相互信任的状态。

为了达到这个状态,重要的不是「看不到可疑的迹象」,而是「去看那些好的迹象」。看不到的时候,人会一直保持紧张怀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看到,会在无意识中一直地寻找。但如果要他们去看好的迹象,那么看到了就是看到了,看到的多一点,两个人对关系的信心就会增加一些。

所以,我请这对夫妻说一说,未来的相处中,什么样的画面会让他们增加一点信心,相信这段关系正在变好。

我让妻子、丈夫分别说,如果你们变好了,你会看到对方做什么?看到自己做什么?每个人给出三个画面,比如:「孩子在家,我们两个人一起去电影院,去酒吧,过二人世界」。

接下来,我们就想办法让它变成现实。

这比想着怎么严防死守,不出轨,要容易得多。

有人可能会说,做到这些有什么用?万一她一边这样,一边出轨了呢?我仍然不知道。

没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没法 100% 保证一段关系是安全的。即使是在从没有发生过出轨的关系中,也都不能确定对方在未来的忠诚,不是吗?

所以才会说信任。信任的意思是我明明「不知道」,我选择「相信你」。我做这样的选择不是因为我 24 小时都盯着你。而是因为在这 24 小时中,有 10 个小时,或者 2 个小时,甚至也许只有 20 分钟,我们在一起的感觉很好。这种感觉让我确认这段关系的品质,在剩下的看不到你的时间里,它让我可以信任。

重建信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充满了负面情绪,一旦有情绪就会开始反复。

这个咨询我们做了一年半,中间有好几次他们几乎觉得没有希望了,说实话,我都觉得离婚更简单。不过,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到咨询结束的时候,达到了满意的结果。两个人都认为没什么可改变的了,他们达到了目前最好的关系形态。尽管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但双方都愿意带着不确定,往前走。

我们再总结一遍,在一方出轨的关系中,重建信任有哪些要点:

第一,如果真的想在一起,不要只做道德批判。双方要建立更深的交流。

第二,要确认在一起的价值是什么,不要停留在受害者的感受和故事中。

第三,面对再次出轨的可能,不要一直用怀疑的态度去防守,去审查,而是通过解决取向的对话,去建立正面的互动模式,增加对关系的信心。

第四,要意识到这是一个艰难的,反复的过程。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最后,还有一点要说明。在出轨的情境中,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叫做亏欠感。被出轨的一方觉得自己被亏待了,以此为理由要对方做出补偿,未来也会是这样的模式:你犯了错,所以我要求你做什么,你就必须做,不能讨价还价。

这种模式并不利于两个人的亲密。毕竟亲密需要建立在平等之上。如果真心觉得自己被亏欠了,咽不下这口气,不如干脆结束。

既然决定在一起,你就要想清楚,你要找的是一个同伴,而不是一个下人。长期处在高低的位置上,两个人很难走得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