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州老师读书会『金句/经典名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1. 不要想要“教训/教育”青少年(十岁以后)的孩子,因为在你教训的同时,你已经在评断他了。你可以跟他说: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房间是否要干净,只是我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我看了会有很难受的感觉。我只是跟你表达一下我的感受让你知道一下而已。我表达了我的看法了,那你的想法呢?

2. 青年少孩子的成长发展,四肢会先于五脏六腑,血液的输送之故,有时会感觉青少年的孩子怎么这么懒散的样子。

3. 孩子 10 岁之后,要让孩子多跟父亲互动,以成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虽然他还没成人,但也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如果始终都把孩子看成还不是成人、不以成人的方式对待他,等到他年龄是成人了、即便上大学了,仍然都还是会像个孩子似的。

4. 父亲在对待儿子时,也是在“面对/扮演”自己的父亲如何对待还是儿子时的自己。

5. 即便恐惧,仍然要勇于表达,在尊重自我与尊重他人之间取得平衡。

6. 最笨的父母,就是把孩子教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因为扼杀了孩子的无限可能。

7. 面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面对自己的童年。

8. 害怕或生气时,自己就回到了孩子状态,而失去了成人模式。

9. 孩子大了,不要再以对错来论断孩子的行为。

10. 自己有理由,但还是可以适时表达、询求同意。

11. 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同时被孩子了解吗?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彼此了解,才是真正的在乎、关心。

12. 透过别人的发生,来练习自己的面对。

13. 先天的学习会直接给家人,后天的学习会给外人。

14. 教小孩,最重要的是父母要能“稳定自己”。稳定自己,是爱孩子。投射自己,是利用孩子。

15. 对自己要温柔,尤其是自己感觉到不舒服、不快乐、不被体贴、一被关注时,要问自己“怎么了”,要跟自己说“我在乎你、我看见你的美好了、我知道你很努力”,安抚自己、勇于表达。

16. 越不被看重,就会越希望被看重。

17. 安顿自己看见自己的美好、肯定自己。

18. 珍惜平凡而看似理所当然的拥有。

19. 欣赏自己、为自己鼓掌、接受自己,才会欣赏别人、为别人鼓掌。

20.“体”验、“体”会,都是要自己身“体”力行。

21. 解决问题不重要,生命成长才重要。

22. 表达“恐惧/愤怒”?还是被“恐惧/愤怒”推着去表达?

23. 身体 ≠ 生命,除了身体健康,生命还有尊严、感受、⋯⋯等等的内在因素更重要。

24. 已开始生命学习成长的人,要“善待”、要更谦卑地、更寛容地、更接纳地对待还未开始学习者。

25. 不能主动去为别人“起心动念”。

26. 家有青少年,请谨记:不指责、不要求。

(1) 不要期待孩子“听话”。

(2) 自己要稳住。

(3) 多说“将心比心”。

27. 越会照顾自己,越会得到孩子的尊重。而如果让孩子予取予求,反而让其觉得理所当然,反而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28. 可以常常这么跟孩说:“我有些话想要跟你说,只要十分钟,可以吗?我看到你⋯⋯,我会有⋯⋯的感觉,我会担心⋯⋯,我不一定是对的,只是让你知道一下而已。”

29. 尊重自己当下的“不尊重父母”,虽然孩子都该尊重父母的不容易。先了解自己从何开始不信任自己的父母、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30. 拥有“美好”、接受“不完美”。

31. 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一些选项,而不是直接代人决定。而当自己下了“评断”,就会没了“选项”。

32. 表达感觉是在寻求了解,发泄情绪则是攻击。

33. 人有情绪的时候,就是感觉自己不够好。

34. 痛苦的感觉,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生出来的,是把自己生命的阴影投射到别人身上了。

35. 生命中的功课,就是自己的需要,上天才会安排这功课出现在自己生命中。

36. 永远不要去要求别人要改变,而是问自己“我还可以做些什么”而让自己可以过得更好一些。

37. 你整天抱怨,你没有问题。我听不下去,是我有问题,只是想让你知道一下。

38. 得不到的,才会一直想要。母亲一直得不到儿子的爱,才会一直想要。

39. 靠近你想保持距离的人,才能跟他保持距离。

40. 当受到过度惊吓时,会停留在童年那时,直到成人力量长出来为止。

41. 要去了解冲突、愤怒背后的原因。

42. 要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重视自己,才不会一直看重别人的需求。

43. 会忽略孩子存在的人,也会忽略自己。

44. 不重视自己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重视。

45. 工作的意义:如何使用自己的每一天。

46. 越尊重孩子的价值观,孩子就越会参考父母的看法。越要孩子听父母的话,孩子就越叛逆、越想做自己而挑战父母。

47. 妈妈嫌弃自己的妈妈没有能力,渐渐地女儿也会开始嫌弃自己的妈妈没有能力。没办法还给上一代的,就会传给下一代。

48. 相信老天?还是自己在扮演老天?

49. 冷静思考、勇敢决定、承担后果不后悔。

50. 停止批判、开始了解、接受。

51. 有宗教信仰很重要,有生命信仰更重要。即便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但如果生命信仰不同,还是无法走在“一起生命学习成长”的同一条道路上。

52. 生活中如果有太多的“应该”、“必须”,就不是活在“真实”中。因为忽略了真实的存在,而活在自己的想像中。

53. 走自己的道,而不去“守”别人的道。

54. 人的存在,不是贡献、就是破坏。

55. 找回真实的自我感觉,远比关系的修复还更重要。

56. 拥有怡然自得的妈妈,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57. 因为爱妈妈,所以会像妈妈。但其实虽然爱妈妈,可以不用像妈妈。爱妈妈,不用去守妈妈的道。不守妈妈的道,还是爱妈妈。

58. 爱他就让他如其所是,而不是爱我希望他成为的样子。

59. 生病:对抗生命中自己无法对抗之事。

60. 生命力:展现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61. 男人有作为,女人就会有幸福的感觉。

62. 男人结婚了,又不能当家作主、还要听父母的话,就会没有生命力。

63. 勇敢:在重要他人面对,呈现真实、脆弱的自己,而不是为了重要他人,去做自己能力不足的冒险、或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64. 健康:重点不是身体,而是生命状态要健康、心灵状态要健康。

65. 不要叫孩子让步、有受委屈的感觉,他会在你最受不了的地方有更大的爆发。

66 . 有病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妈。想要有救,自己要有“病识感”,要知道自己有病。如果一直都觉得有问题的是别人,自己都没问题,那永远也不会有救。

67. 希望孩子变好,就是对他有批判,负向的力量就会开始出现、就是羞辱他的生命。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道路。

68. 不要把自己的“习性”当成是一般人该有的“品性”。

69. 生命成长的路线:小时候的习惯、小时候没有而形成现在的渴望。

70. 不需要因为自己生命学习成长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当再遇到人事物互动,万一“第一反应”又是有很大的情绪时,千万不要立刻就自责:“我都学习这么久的时间了,怎么还⋯⋯”。

有情绪是很自然的,就像天要下雨一样。只是,要有成人力量的“第二反应”。如果居然就没有第二反应了,那才真的是有些枉费自己都学习成长那么长的时间了。

71. 一直想要拥有孩子的父母,最终还是会失去孩子。不害怕失去孩子的父母,最终才能拥有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