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的开国将军有多少?两人少林寺出身,一少将官拜副国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河南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称中州、豫州、中土等,被称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上世纪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河南南部的大别山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打破旧世界,一大批河南儿女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参加红军,枪林弹雨中,走出了109名共和国开国将军,从而使河南成为排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之后的第五大将军省。

河南籍的开国少将(含晋升的少将)共99人,其中有 李德生、尤太忠、肖永银 这样的名将,李德生后来还成为副国级领导人。

李德生1916年生于河南新县。从班排长开始,到营长团长,到解放战争期时期,李德生升任6纵17旅旅长。在襄樊战役中,李德生“刀劈三关”,一战成名;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时任第12军副军长的李德生受命统一指挥12军和15军所属部队,打出了军威国威,成为志愿军名将。后来,李德生担任了党的副主席,官拜副国级。1988年,李德生晋升为上将。

尤太忠是光山县人,比李德生小两岁,他的经历和李德生相似,而且都曾经是王近山的6纵麾下的旅长(16旅旅长)。尤太忠是邓的爱将,邓政委称赞他“是一员战将,有功之臣”。80年代,尤太忠担任了广州军区司令员。和李德生一样,尤太忠在1988年也晋升为上将。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将军还是亲家。

当年王近山的6纵麾下有三个主力旅,三个旅长被称为“三剑客”,除了前面的16旅、17旅旅长尤太忠和李德生,还有“三剑客”之首的18旅旅长肖永银。他也是新县人,13岁参加红军。豫北战役中,肖永银率部活捉“东陵大盗”,国军暂编第3纵队司令官孙殿英。上甘岭战役,肖永银的12军战绩不亚于秦基伟的15军,却甘当陪衬,堪称上甘岭的“无名英雄”。

河南籍的开国中将有9人,他们是: 来自修武县的李雪三,来自安阳县的王秉璋,来自信阳县的刘少文,来自商城县的张祖谅,来自光山县的钱钧,来自新县的吴先恩、范朝利、张池明、郑维山。

其中,李雪三、王秉璋参加过宁都起义;刘少文是长期在白区从事情报工作的;名气最大的是郑维山、张祖谅和钱钧。

郑维山曾经是徐帅的传令兵。1933年底,18岁的郑维山担任了红四方面军主力第88师的政委,是威震川陕的少年猛将。解放战争时期,郑维山任“杨罗耿兵团”(即杨得志、罗瑞卿、耿飚领导的19兵团)麾下的主力第3纵队(后来的63军)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清风店战役、解放石家庄、平津战役,后来进军大西北。抗美援朝期间,郑维山先后担任19兵团副司令员,第20兵团代司令员。

张祖谅也是抗美援朝的名将。解放战争中,张祖谅曾任18兵团第60军副军长、军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张祖谅因病留在川西军区工作,60军由韦杰率领入朝参战。但在第五次战役中,60军下属的180师被敌包围,几乎全军覆没。张祖谅主动请缨入朝,带领60军一雪前耻,战绩辉煌。战后统计,60军在朝鲜战场的歼敌人数仅仅次于38军。遗憾的是,张祖谅在1961年就因病去世,年仅50岁。

众所周知,河南的嵩山少林寺名闻天下,少林寺也走出了两名河南籍的开国将军:钱钧中将和许世友上将。

钱钧12岁进少林寺,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最擅长朱砂掌,有“铁掌”的美名,打仗勇猛无比。1933年,钱钧担任手枪队长,在和“红枪会”作战中,用铁掌摔死十几个敌人;抗日战争期间,在滕县八里沟的战斗中,他率一个连冒死冲进敌阵,用大刀和敌人进行白刃战,夺回了宝贵的电台。战争年代,钱钧曾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团长、八路军129师教导团团长、鲁中南军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后,钱钧中将担任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正是他的少林寺“同门师兄”许世友上将。

许世友是河南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人,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和钱钧虽然都在少林寺呆过,但两人直到在延安抗大学习成为同窗时才发现两人“师出同门”。

许世友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开国上将,忠勇刚烈,战功赫赫。他8岁上少林寺习武,16岁到直系军队当兵,参加了黄麻起义。红军时期,许世友曾任红4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他曾七次参加敢死队,五次任敢死队长,六七次挂彩,长征中三次过草地。豆腐店之战,许世友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歼敌4000余;漫川关突围,许世友的纯钢偃月刀砍缺了口;万源保卫战,许世友率25师杀得敌人溃不成军。

抗战时期,许世友先后任八路军386旅副旅长、山东纵队3旅旅长、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指挥军民抗日反顽。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先后任9纵司令员、东线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1948年9月率部解放了济南。解放后,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并在1979年指挥了东线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开国上将中,许世友的战功是排在前列的。

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之前,许家洼属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乡,许世友也一直称自己是湖北人。所以,许世友将军既是河南人民的骄傲,也是湖北人民的骄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