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问:股权分配,什么时候谈比较合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股权激励里面包含着三种激励:

物质激励

权利激励

精神激励

但没有真正了解过股权激励的人,或者从没有学习过股权激励的人,仅仅根据文字表面的意思可能认为,股权激励就是要分股权,这是触动企业的“命脉”,因此非常谨慎。大部分人都觉得,创业初期做股权分配为时过早,只有当企业发展到瓶颈期的时候,再去导入股权激励也为时不晚。

事实上,这些都是没有全面认识股权激励造成的。

其实,企业在任何阶段(如创业期、发展期、扩张期、成熟期、稳定期)都可以做股权激励,只是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阶段,股权激励的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1,创业期

创业初期,团队不成熟,方向也不一定很明确,前期就是为了赚钱让公司活下来。所以什么管理制度、文化条例都不用复杂,也用不着花太多精力,主要的是让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下努力赚钱。

所以这个时候用虚拟股激励是最合适的

比如,超额激励+在职分红激励

这都是物质激励层面,并且在职分红激励才属于“虚拟股激励的范畴”,前面的超额激励还不算。

什么是超额激励?

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超出目标的拿出来分!

假如你定的目标是100万利润,在规定的激励周期内,团队不仅提前完成100万利润目标,并且还超过了20万,  那么就可以拿出超出的这个20万的百分比拿出来给大家分。

至于分10%、30%,40%、50%还是100%,看老板的态度   以及行业的属性

这个方法可以每个季度用,每年用,每月用都行。

当然也可以季度+年度叠加使用

如果年度激励,我们一般的目标设定为连续激励三年,这是有科学的操作手法,其中包括激励对象的进入,退出,钱怎么发,什么方式拿,评估指标设定哪几个维度等等

这一招很好用,既不触及到公司的权利,又能激发员工对于财富的欲望。  

一个不想赚钱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没有动力进步,未来如何能承担起公司的顶梁柱呢。

更重要的是,这个激励方式,也可以为未来员工成为公司股东做资金准备

例如,公司未来要做注册股激励,这个肯定是要花钱买的,那么员工没有钱怎么办?

员工都没有看到公司赚钱,都没有分到过钱,怎么能让员工相信公司未来一定能赚钱,然后掏钱买公司股份呢?

所以,有些公司一开始搞股权激励,或者叫什么合伙人计划,为什么一导入公司,就有高管离职?或者员工不愿意配合的情况, 根本原因就是步骤错了

通过第一步的超额利润激励方式,不仅让员工能够腰包鼓起来,还能够让员工看到公司的诚意,老板是愿意分钱的主,愿意让员工跟着公司成长,一起过好生活的意思。

在职分工同样如此,这相当于以能力入股,员工不需要出钱,也不用承担公司的亏损风险,可以分红,但是没有表决权和所有权,离开公司就自动失效。

这个时候,员工出来正常的底薪+提成+绩效+奖金的模式外,另外还有超额激励+在职分红激励。  这样的薪酬结构对员工来讲是非常期望的,对于公司的招人、留人来讲也是很有竞争力的。

初创期公司一般不建议使用注册股激励, 注册股不仅有分红权,还有所有权,决策权等等。 这个时候的员工诚信度、能力都没有经过公司的考验,一旦注册了,就意味给自己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当你发现对方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候,你想让对方再把股权让出来,将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同理心换位思考,你作为员工什么感受?

所以,不要用确定性的股权去衡量不确定性的人性,否则,你会栽大跟头

2,发展期

这个时候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这个时候依旧以超额利润分红+在职分红激励是比较合适的

3,扩张期

这个时候说明企业已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资金、人才开始聚集,有的企业开始建立分/子公司扩张版图,这是可以增加激励模式,比如注册股激励,,五步连环式激励,PSP奖金包激励(暂时不方便成为股东但有重大贡献价值)创业股激励等等

4、成熟期

这个时候的企业内部,人才都已经经历好几轮了,留在企业的员工,不是创业元勋就是能力出众的新秀,分公司的股权激励已经开始自动运行,有了气候,这个时候总部可以用集团股激励,老员工激励等等

5,稳定期

这个阶段,企业面临着上市或者已经上市,企业可能实行注册股重组,从分公司股权只换到公司上市前的持股平台,还包括期权激励等等。

所以,想要做股权激励,肯定是越早越好,这样在一开始就在筛选与公司走长期发展道路的人,志同道合的人。只是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把控好,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灵活的,多模式层次的激励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