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和优秀者同行——观看春季思政开学第一课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这两天收看了河南省2022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认真聆听了来自商丘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四位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精彩授课,感触颇多,总结如下。

首先,四位优秀同行作为推选出来的优秀教师代表,教学基本功、课堂掌控能力、课堂节奏把控、心理素质等,这些都已经毋容置疑达到高手水平。关于这些方面的评价,我就不再赘述了。

我主要谈一谈从我自身角度出发,看到的一些课程亮点和我认为需要提升、注意的地方。

这次思政大课的主题为“讲好冬奥故事,砥砺奋进力量”,四位老师主要围绕着冬奥和女足亚洲杯夺冠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位来自小学的谢老师的授课题目是《我自豪,我是中国人》,因为面向小学生,老师的授课亮点是感情饱满、声情并茂、学生互动充分。

第二位来自初中的刘老师的授课题目是《不负青春,一起向未来》,面向对象是初中学生,老师的授课亮点是亲和力强、视频材料丰富,相较小学,对材料的处理更加深入。

第三位来自高中的鲁老师的授课题目是《领悟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面向对象是高中生,老师的授课特点是聚焦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四位来自大学的于老师的授课题目是《建设体育强国,共圆复兴之梦》,面向对象是大学生,老师的授课特点是聚焦体育强国,启发学生思辨。

四位老师各有各的亮点,特别是在全省直播的重压下,老师们依然保持着高水准发挥,让人真心敬佩。

聆听老师们的精彩授课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反思、提升的机会,我下面谈谈自己认为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提供启发的思路。

1、可以切口再小点、目标再聚焦些。

冬奥、女足夺冠,这是个精彩的、庞大的题材库,远非一节思政课所能涵盖。老师要想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必须精选素材、用心设计。

与其大且杂,不如小而精,选择小切口,聚焦一点,深挖到底。

高中鲁老师的前半程聚焦文化自信,深挖冬奥传统文化元素;大学于老师聚焦体育强国,始终围绕主线组织教学。聚集目标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避免了“大而空”的教学误区。

2、可以逻辑主线再清楚些。

比如讲文化自信的那节课,可以在“文化自信”的主线上设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结构,达到层层递进的效果。

3、在学生活动上可以再灵活多样些,多一些启发。

在全省直播的高压下,各学段学生已经表现得很好,同时老师可以增加问题设置的准确性、多样性,增加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合作性、灵活度,以增加课程师生互动的效果。

比如,老师可以改变在视频播放后才出示问题的习惯,尝试在视频播放前就出示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提高观看效果,并且提高回答问题精准度。

老师设置问题要精准、聚焦,“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冬奥健儿的敬佩之情”比“你有什么感受要分享呢”更有效。

在落实到学生如何做上,因为设问过于宽泛——“你们准备怎么落实到行动中呢”,导致学生也回答地很泛泛而谈,不妨设置再精准些——“你马上可以做到的行动有哪些呢?”

主要的感受是这三点,还有一些小的启发,专家点评课时候也提到过,比如选材可以再宽广、独特些:冬奥的大国外交、北京双奥之城、志愿者队伍等;比如深挖本土素材:女足洛阳姑娘王珊珊、冬奥上的河南人;深挖聚焦,比如科技感不仅是餐厅机器人,猎豹、8K等都很“带感”。

确实,思政一体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各个地方也在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比如我之前参加的在洛阳举行的思政一体化活动强调立足课本,这些商丘的活动更关注时政。

一切都在发展阶段,大家都在不断探索交流,交流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达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繁盛局面。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一节好课的背后是一个优秀的思政课老师,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要求自己上好课先从修身开始,具体这样做:

1、每天收听《新闻联播》,看时政文章。

2、及时写教学反思、总结。

3、阅读专业理论书籍、收看优秀课例。

上好思政课,做一名好的思政课教师,给学生坚定的方向指引,我在努力!

在这个春天,和优秀者同行!出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