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霍元甲》37年后,赵文卓梁小龙演新版,看港剧的变迁与未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大家好,我是看电影爱较真儿的廖宇。

作为一名70后,说实话我们这一代人对港剧是情有独钟的。因为我们几乎亲眼见证了一部部经典港剧的诞生,也一同经历了港剧最辉煌的时代。

1983年,我8岁,正赶上亚视出品的《大侠霍元甲》和《陈真》相继在央视播出。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那时不管是邻居家的小伙伴还是学校里的男同学,哪一个不会比划着几招“迷踪拳”,哪一个不是天天哼唱着:

随着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激昂的旋律和雄壮的歌词,《大侠霍元甲》一下子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引发了万人空巷的观剧热潮。霍元甲和陈真也迅速成为那一代少年的偶像,我身边真的就有同学选择练武术进入体校。

1985年,我10岁,TVB推出的《射雕英雄传》(1983年TVB首播,85年引进内地)和《上海滩》(1980年TVB首播,85年引进内地)等电视剧再次引发了内地观众对港剧的热潮,从那时起“TVB”也几乎成了港剧的代名词。

一时间,港剧风靡全国,无论是金庸武侠剧,警匪剧,宫斗剧还是职业剧都能得到观众的追捧,以至于后来很多年,大家对港剧中的那些经典桥段还一直津津乐道,TVB的台词也是自成一脉,甚至被大家称为“TVB体”,还产生了“TVB配音腔”。你敢说自己从没说过这三句话?

“呐,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发生这种事呢,大家都不想的。 ”

“你现在有权保持沉默,但你现在说的每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呐,你现在试着闭上眼睛,是不是这几句话能清晰的在耳边回荡?

当然,被大家牢记的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经典的TVB台词呢?请在评论区留言吧。总之那一段时期的港剧风光无限,引无数剧迷熬夜刷。我们为何这么痴迷港剧?我想无非以下几个原因吧。

首先,港剧的剧种或者说类型特别丰富,可以说武侠,警匪,宫斗,穿越,职业,家庭伦理,年代剧应有尽有。如果再细致一点分更多,拿我最喜欢的警匪剧举例,其中又能分刑侦向,缉毒向,反黑向,鉴证向,卧底向等等不一而足。

比如欧阳震华和关咏荷,蔡少芬等主演的《陀枪师姐》系列;古天乐,宣萱,陶大宇,郭可盈等主演的《刑事侦缉档案》系列;还有林保怡,陈慧珊等主演的《鉴证实录》系列;欧阳震华,蒙嘉慧等主演的《法证先锋》系列......可以说,港剧中的警匪剧非常出彩,而且经典作品比比皆是。

因此,每次在追剧时,都要被其烧脑的案件,扣人心弦的剧情发展以及精彩绝伦的推理所折服,那种跟着主人公一起抽丝剥茧,拨开迷雾,揭开真相的观剧体验在当时真的是爽到极致。

当然,除了警匪剧,其他类型的港剧同样精彩,经典作品更是多到不胜枚举,远的不提,光《我本善良》《大时代》《笑看风云》《创世纪》《天地男儿》《天地豪情》《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这些九十年代的作品,就算今天再拿出来重温也依然不失水准,绝对经典。

只是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重温这些经典港剧时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少年,不知受当年那些港剧的影响,当警察,当律师,当明星,当大老板的那些梦想都是否已经实现?

还是远大的理想逐渐变成了一条咸鱼?不管怎样,我真心的觉得,在那个物质还不是很丰富,精神食粮尚未富足的年代,港剧真的给了我们这代人一个梦想和追求。以至于现在重温那些港剧时依然会看得津津有味,不同的是多了一份回忆,一份感慨,或者一分遗憾吧。

其次,喜欢港剧还因为喜欢香港的明星。不说别的,郑少秋,温兆伦,郑伊健...... 你敢说没一个出现在你房间的海报上?

赵雅芝,关咏荷,郭蔼明,宣萱......你敢说没一个出现在你青春懵懂的美梦里?

而TVB正是凭借着类型丰富的种类和众多令观众喜爱的明星在电视剧行业中也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了港剧市场的中流砥柱。

只可惜岁月无情,现如今大部分我们喜爱的香港明星已经渐渐淡出荧屏,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少数的几位还能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这大概与港剧的下坡不无关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很多人都开始感叹:TVB好像离我们的视线越来越远了。你还记得最近一次看港剧是什么时候?

不得不承认,相比80,90年代,现在的港剧确实在走下坡路,虽然作品还是层出不穷,但其品质和口碑早已大不如前,经典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尤其近年来,港剧持续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

回想这几年,能在内地掀起收视热潮的港剧也不过区区几部,如《潜行狙击》《使徒行者》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也有两点,而这两点恰恰与港剧辉煌的原因,类型丰富和明星众多相反:

第一,是演员的青黄不接,像80,90年代,TVB出现的几代“花旦”“小生”“视后”“视帝”级别的明星如今很难再脱颖而出,《潜行狙击》和《使徒行者》的主演,除了黄宗泽外,谢天华,陈法拉,苗侨伟,林峯,佘诗曼都算是老一代的港剧明星了。

而回想那时的港剧明星,个个都是实力不俗,而且有多部经典作品傍身,这才是他们能够为无数观众所喜爱的关键所在。

但是近年来港剧中的各大花旦,小生都难以再让人印象深刻,我认为优秀演员的断层问题是影响港剧质量的一个原因,当一个明星没有足够多的经典代表作,没有不断的戏对自己的演技进行打磨,即使能得到平台和资源的力捧红极一时,但至多也是昙花一现。

而演技好的要么年龄偏大,要么有演技的纷纷出走。拿2018年播出的《宫心计2》来说,胡定欣是1981年的,刘心悠是1981年的,马浚伟是1971年的,马国明是1974年的,平均年龄都在40岁,而在剧中还要演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的小姑娘。

相比内地剧不断涌现出的年轻演员差了很多,虽然说演技很重要,但如果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年轻面孔,肯定会导致演员严重断层。

另外,这几年网络平台的兴起,让内地剧发展得尤为迅猛,不夸张的说很多网剧的投资都够拍十部港剧的了。在这么大的差距之下,难怪许多有演技,有名气的香港演员都选择了北上拍戏,所以我们常会发现,在很多内地电视剧中都有香港演员做配角。

第二,也是最令人失望的还是剧情。很多千年不变的老套路,还有千年不变的老旧背景成了港剧被大家吐槽最多的地方。

观众的审美,时代的潮流都在进步,但有些港剧中一成不变的场景未免在现代人的眼里有失水准,而且老套的剧情还跟很多年前一样,再加上透着空洞,毫无灵魂的对白,不管谁来演也没兴致看了。比如前不久的《法证先锋4》,就被观众吐槽:三流网剧的滤镜,集体带墨镜遮挡无演技的事实。

另外,内地电视剧的广告,付费会员,衍生品等等收入模式丰富,因而投资效益有保证,行业就有钱赚。而港剧缺乏庞大的收视群体,因而投资影视剧缺乏很好的投资收益,再加上近几年香港经济低迷,电视行业都挣不到钱,赚不到钱就没有更多的资本投入。

有网友吐槽《法证先锋4》: 科技 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剧情还不如鉴证实录,道具全是塑料质感......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很多好演员离开无线在外面虽不保证演主角,但是片酬多,而无线最近培养出的新人,无论其演技和外形均被人诟病。就算还有演员有演技,但比起原来的辉煌时代还是相差甚远。

如今的TVB青黄不接已是事实,小花离巢,台柱出走,剩下的那几个人从8点半合家欢档演到9点半家长指引档。就算演员不串戏,观众都分不清角色谁是谁。获得2019年TVB万千星辉“飞跃进步女艺员”奖的是张曦雯,她19年就演了《白色强人》《飞虎之雷霆极战》《解决师》《法证先锋4》,但说实话,你能记住她吗?

不得不说,好怀念以前的港剧啊!哪些经典港剧在你心中记忆犹新?

是TVB不想拍好港剧吗?很明显不是,TVB一直都想拍好港剧给观众看,但好不好这个定义很难界定,一切都取决于观众。

我认为,如果港剧能积极地拥抱内地市场,放宽眼界,不再安于一隅。随着内地电视剧市场各方资金的注入,TVB会很好的打开内地市场。其实从2015年起,TVB与内地网站的一系列合作已经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

2017,18两年,由鹅厂与TVB联合打造的《使徒行者2》,《溏心风暴3》《宫心计2之深宫计》相继播出,但口碑却一部不如一部,使徒6.9分算是及格,溏心6.2算是将将及格,而到了宫心计只有5.3分。

2019年的《机动部队》《飞虎之雷霆极战》等分数也都不高,唯有《铁探》7.4分。今年的《机场特警》也是将将及格的成绩,由此可见港剧北上之路任重道远。

但我认为用经典IP开展港剧和内地的合作是比较容易开展的方法式,《使徒行者2》的反响就比较好,而其它新剧的效果就差一些,还好今年后面还有由陈豪,宣萱等主演的《陀枪师姐2020》和赵文卓,释小龙,梁小龙等主演的《大侠霍元甲2020》两部经典IP等待播出,还是十分让人期待的。

尽管TVB今非昔比,但TVB依旧有着庞大的剧集内容年产量,50多年的IP储备更是它难以被取代的竞争优势。

因而我认为只要TVB加强与内地各大视频网站紧密合作,港剧一定会迎来“第二春”,在原有的IP
题材上实现创新,更好地迎合内地观众的口味,将会再现昔日的辉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