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礼葬习俗,弊端以及改革措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6-09

安徽礼葬习俗

送终:老人病危,家人站立床前,听候交待后事,老人神情有变,即将咽气,已出嫁的女儿要回避,儿孙立病榻前,高声呼唤,直到咽气,全家人跪在床前嚎啕大哭,此为“送终”,远方的儿孙须在老人咽气前赶到家,否则就被认为没有能为之送终,或者说是没能尽孝,是一大憾事。

报丧:完成送终前后的种种程序后,便向亲友报告死讯,此为报丧。休宁县的报丧者,是执一伞进门,将伞尖向下竖置大门里侧,亲友一见便知。黟县是把伞挂到堂前左边的椅背上,然后坐在对面座上,口报:你家....多谢”了。

入殓:将死者裹棉穿戴整齐入棺,谓之“入殓”。各地均有专事为死者入殓的人,有求必应。

请七:丧亡之日起,每7天为一七,七七共49天,逢七,儿孙们备香烛贡品,在灵前或坟上祭奠,俗称“请七”。

出殡:由于选择坟地或其他原因,停柩做丧,最短3天,最长经年,一般是49天,把灵柩送往墓地,谓之“出殡”。

安葬:出殡前,先请风水先生选定坟地穴位,破土挖坑,坑内倾石灰。灵柩到达,坑内再烧一些豆萁麻拮,并留火种,然后才能陈棺摆正。还要宰雄鸡淋血于棺盖,放爆竹,烧纸钱,最后一次焚香跪拜。

弊端与改革措施

1.当前殡葬活动中存在的陋习
殡葬活动的本身并不存在陋习,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文明社会的发展,而需要新的观念所替代。如果按阶段区分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1丧葬礼仪存在陋习
丧事大操大办是历史遗留的最明显的丧葬礼仪陋习。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丧户操办丧事的规模越来越大,铺张浪费之风也愈演愈烈。殡葬待客场面和形势不断翻新,搭台唱戏、请僧道做法事、扬幡招魂、扬撒纸钱、焚烧纸制祭品等带有迷信色彩的现象常治不绝。这些现象与政府提倡的“实行增速简办,禁止大操大办”、“实行文明、健康、科学的丧葬礼仪,禁止在殡葬活动中进行封建迷信活动”的精神背道而驰。
1.2安葬方式存在陋习
1.2.1活人生前为自己造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生前为自己造墓之风日益盛行,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此风越是盛行。
1.2.2花重金建大坟墓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在丧葬问题上攀比之风和迷信思潮也随之泛滥。许多地区原先的小土堆式坟墓逐渐被水泥、砖瓦的坟墓所替代,而且经济条件越好的地方,这种现象越严重,甚至有的不惜花几十万重金建造家庭坟墓、豪华坟墓,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1.2.3请僧道做法事
随着各地利用宗教活动场所发展旅游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人们对宗教信仰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在丧葬活动中请僧道做法事的也越发流行,迷信人死后升天的大有人在。
1.2.4火化后再入棺土葬
火化后将骨灰装入大棺材再进行土葬的现象在各地也较为普遍,尤其是农村发生率较高,而且常有相互攀比的之势。
1.3祭祀方式存在陋习
焚烧锡箔、冥钞、纸制车马人等纸制祭品是我国传统的祭祀方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祭祀品中又增加了纸制的轿车、家电等现代化家庭设施的模型,经济条件富裕的地区,还兴起了为祖先修坟立碑之风。
2.丧葬陋习带来的危害
2.1死人与活人争地
在互联网和媒体上我们了解到,个别地区的名人名流们为了显示自己发迹,在本地花大价钱征地二三十亩建家族坟墓已是屡见不鲜,甚至有的还占用了农村的粮田和水源,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基本粮田雪上加霜。
2.2给家庭经济带来负担
多少年来,充满迷信色彩的传统殡葬习俗,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然而,当今丧事大操大办在许多地区已是一个常事,有的地区还花样翻新。请“十六抬”、“哭丧队”、“戏班子”等花样层出不穷。据了解,有些地区如果把丧事全套办下来估计需要15000元左右,一般的家庭丧事办完都会欠些外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相互攀比,就是这样的攀比使有些家庭就死不起了,如果有人故去,也会“死”穷一个家庭,这些现象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是不可低估的。
2.3破坏了生活环境
在许多丧葬活动中,乱搭灵棚、乱撒纸钱、乱放鞭炮、当街烧纸已是见怪不怪,甚至有的家庭还把戏班子请到家里搭台唱戏、又哭又唱,一闹腾就是几个晚上,事后留下纸灰成堆、炮纸一地,这些现象既扰民又影响市容市貌。
2.4容易引发不安全苗头
绝大多数坟墓都建在荒山地域,操办丧事使用的各种纸制祭品必定要拿去烧掉。试想,一大堆的纸制祭品一起焚烧火势会有多大,引发山火是再正常不过,每年大的祭祀节日各地都有因焚烧祭品而引发火灾,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必将烧山毁林,给国家财产带来损失,严重者还可能给人们带来生命危险。
3.解决殡葬活动陋习的对策
殡葬活动的陋习是历史长期遗留下来的,要想彻底根治还要从治本上入手。
3.1破除旧观念,进行心理疏导
人的任何行为皆由心理所支配,因此,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才是治本之上策。如果单纯地采取堵的方法来改变陋习,则只能标,难以使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只有改变了人们旧的观念,殡葬陋习就会迎刃而解。
3.1.1破除随大流的心理
很多人之所以坚持土葬,固守传统丧葬礼仪与传统祭祀方式,是因为其为世代相传的习俗。如果自己的亲人故去,不按传统的方式操办,就怕遭受外人的非议、责难,这是一种缺乏理性的盲从心理。土葬及传统的丧葬礼仪和祭奠方式弊端重重,为趋利避害、保存自己及自己的族群,一个具有正常理性的人应该支持火葬、破旧立新的。
3.1.2破除“全尸”观念
很多人愿意土葬而不愿意火葬,主要是觉得土葬可保持逝者“全尸”,而火葬则破坏了尸身的完整。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观念,人死不能复生,丧失存在,“全尸”还有何用?况且即使土葬后,尸体也会腐烂,又何谈“全尸”?
3.1.3破除维护自己面子、名声的扭曲心理
政府应通过形式对生前尽孝者给予大力宣扬,而对生前不尽孝,死后要面子,大操大办的人给予贬斥,使社会形成生前尽孝光荣,死后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根除丧葬陋习,形成丧事简办的文明习俗。
3.1.4改变怀念已故亲人的方式
很多人烧纸祭奠已故亲人是想表达对逝去人的哀思。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栽植松柏、敬献鲜花,给生人讲述其生前业绩,以其遗训教育子女努力完成其未竞之业等才是更好地表达怀念之情的方式。
3.1.5破除迷信心理
我们必须对群众开展经常性的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教育,使群众树立“无神”、死后“无灵”的唯物观,清醒的认识人死不能复生,焚烧祭品是无知之举,是一种浪费的观念。
3.2清除滋生这些问题的土壤
殡葬陋习存在的原因,除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及迷信思潮的泛滥,还因腐败之风的蔓延及社会监控的不力等原因,为其提供了肥沃土壤。我们必须加强对殡葬改革的监控力度,建立健全改革机制,清除这些问题产生的土壤。
一要领导重视。把殡葬改革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切实落实到行动上。
二要把殡葬改革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内容,使其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办丧事的氛围。
三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把殡葬改革纳入各级的"三增一保"当中,殡葬出了问题,必须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对出现问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不能评定为先进。
四要设立举报制度。对积极举报,经调查情况属实的,要实行举报奖励机制。
3.3创新推广具体可行的殡葬形式
大力宣扬国家殡葬改革的政策,普及火葬、海葬等形式,逐步改革土葬。积极推行节俭殡葬,用向遗体告别、召开追悼会等形式代替传统的发丧送葬,用黑纱、白花代替庸俗的披麻戴孝。积极倡导绿色殡葬,以在墓地植树、献花代替焚烧祭品等迷信祭奠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