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再的生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1937年,在杭州之江大学附属高中读书。抗战爆发后,日军进逼杭城,和同学江腾等人毅然共赴国难,前往重庆。因举目无亲,衣食无着,充当旅社练习生和民生轮船公司售票员。办事沉着果断,一有空暇,即醉心读书。1938年3月参加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九师政训队,随军在湘鄂一带从事民运工作。1938年,进陕甘宁边区陕北公学学习。6月,受汉口八路军办事处派遣,去国民党军第五十五师工作,参加武汉保卫战。武汉失守后,他随部队突围,到达四川省奉节县,在奉节县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救护伤兵,抢救难童,宣传抗日,并阅读进步书刊,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离开军队,后至四川省万县河口场小学当教员,任该校中共特别支部宣传委员,组织业余读书会,动员师生投入抗日救亡事业。1940年夏,调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交通员,10月任郊区三才生煤矿会计。在党组织领导下,于再组织煤矿工人开展了争取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在徐冰领导下,组织一批报童,以飞快的方法,分头销售和散发有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新华日报》,并设法弄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信封,将报纸寄给国民党高级将领。又在三才生煤矿与天府煤矿发动罢工,要求改善职工生活,抗议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的罪行。9月,为避免地下党暴露,又考入重庆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读书。1943年毕业后,由党组织安排,进国民政府国库署工作。1944年冬,参加青年远征军驻印运输队,先后任二等兵,上士文书、中尉军需,转战缅甸、印度战场,又一次回到抗日的最前线。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回国,他从印度回到昆明最初因没有职业,全靠出卖衣物来维持生活,后经朋友介绍入南菁中学任教。又积极投入反内战、争民主的学生运动。同年12月1日上午11时许,国民党派遣大批军警特务,包围西南联大,殴打联大学生。于再和南菁进步师生一起,迅速赶去劝阻。忽见一暴徒正拉开手榴弹导火线,要向校内掷去,他奋不顾身,扑上前去,抱住暴徒,保护了学生,自己却被炸成重伤,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同天被杀害的还有李鲁连、潘琰、张华昌三学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