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从小与众不同或是不同于常人异于常人的名人的事例

如题,写议论文的材料,多少扯得上边的也行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千古一圣,王阳明:
《明史》载, 王守仁出生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不能说话。一位高僧告诉王华,要他给儿子改名为王守仁。王华照做了,王守仁这才说话。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王守仁自幼聪明,非常好学,但不只限于四书五经,而且也很喜欢其他书籍。思想也比较怪癖,很多私塾先生一直都不能理解他。有一首他做的打油诗很能说明他的这种思想: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据考证,作者王守仁,时年十二岁,这首诗叫《蔽月山房》,是王守仁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据说他父亲王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带他去塞外,领略大漠的浩渺。
这一次,王守仁诞生了第一个为国家效力的念头。
不久之后的一天,王守仁一反常态,庄重地走到王华面前,严肃地对他爹说:“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上书,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

据查,发言者王守仁,此时十五岁。王华沉默了,过了很久,才如梦初醒,终于作出了反应。他十分激动地顺手拿起手边的书(一时找不到称手的家伙),劈头盖脸地向王守仁打去,一边打还一边说:“让你小子狂!让你小子狂!”
王守仁平静地说道:“我上次的想法不切实际,多谢父亲教诲。”

王华十分欣慰,笑着说道:“不要紧,有志向是好的,只要你将来努力读书,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用了,出兵打仗我就不去了,现在我已有了新的志向。”
“喔,你想干什么?”
“做圣贤!”
这次王华没有再沉默,他迅速做出了回复——一个响亮的耳光。完了,完了,一世英名就要毁在这小子手里了。”追问

- - 不能说话这种 也太擦边了
有没有那种行为或思想与众不同之类的啊

追答

印度铁娘子 英迪拉 甘地:
5岁时其父母决意抵制英货,销毁家中现、有的英货,这件事轰动了印度和英国。几星期后,一位客人送给英迪拉一件精美的英国上衣,遭到英迪拉的拒绝,这位客人懊恼之下说出她怀里抱的娃娃也是英国货,而这个娃r娃是她至为心爱的东西。英迪拉想了好几天,终于下定决心把它烧掉。她自己在欢喜宫的屋顶上点起篝火,含着眼泪把洋娃娃烧了。为此,她病倒了好几天。后来她说:“我确实记得当时的感受。我觉得自己好象是在谋杀一个人。”成年后,她最讨厌的是划火柴。
她拿出娃娃和玩具时,她几乎总是做一些政治色彩极浓的游戏。一批戴着圆圆的、棕色软木遮阳帽的泥娃被看作英国兵,另一批裹着小红头巾的代表那些听英国主子指挥的印度巡捕。兵士们端着枪,巡捕们拿着长长的大头木棒。他们的对面是穿着白土布、手里只拿着国大党党旗的娃娃。她把这一排娃娃向前移动,做出游行示威的样子,她自己高呼她在政治集会和游行中听到的一些口号。“军警”们恶狠狠地挥舞着枪棒殴打示威者。示威者跌倒了又爬起来,高呼口号,举着旗帜一直向前,“英国军警”慌乱溃退,抛下了遮阳帽、头巾和木棒,一败涂地。她还带着孩子们做同样的游戏,举行“公众集会”,登上临时凑合的讲台演讲。

7岁时,圣雄甘地号召全印度人民进行纺车运动,即提倡手纺线,穿家织布。英迪拉象她那位将自纺运动作为一条信仰的父亲一样,极虔诚地投入这次运动,她自备了一架纺车,跟随家人到农村去访问,把“自纺运动”的要旨传到印度民众聚居的地区。在村里,当志愿人员在讲解纺车的意义时,她就一本正经地坐在那里用她的纺车纺线。
12岁时,就迫切要求人党,但她被断然拒绝。尼赫鲁家族的血液使英迪拉的性格中有一种不屈不挠甚至是倔强的因素,对她说“不”只能使她对那件被禁止的事更加热心。她打定主意:不能人党,就自己建立一个组织让那些瞧不起她的人看看。 建立组织“猴子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