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师具备哪些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取得职业成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06
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现代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像、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

第一,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别人能正视并勇敢面对的事,你如果想做,通过努力你也能做到。就算你没有成功,至少可以一搏,以防后悔。关键在于:机会对人是均等的,只有在准备中等待机会,才能善于抓住机会。所以,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情绪、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并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第二,得与失贯穿于人一生之中循环往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将危机当作机遇的起点,那么,你就能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

第三,你所承担的任务或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是最重要的。因此,千万不要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对抗,而是尽力保持平静的心情
第2个回答  2013-09-06
一个好的老师优先要有耐心会包容学生再一个有丰富的知识最好幽默点吧我也是个学生谁都不愿上一节死气沉沉的课有比较好的交流能力能和孩子们融得进去有亲和力一点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第3个回答  2013-09-06
 1.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这里仅就与学生健康成长存在密切联系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问题加以阐述。  (1)正确的教师观  当代教师必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组织者,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身心素质和全面发展。  (2)正确的学生观  正确的学生观是指对学生有一个科学而客观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正确认识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既要珍惜学生的向师性,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②正确认识学生的能动性和可塑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是激励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的核心内容。③正确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潜力。要侧重于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待个别差异,从提高基本素质的角度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使学生的自身潜能得到有效挖掘。 2.良好的个性品质  从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个性品质:  (1)对教育工作怀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活动的心理倾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其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2)牢固确立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价值观或价值取向是个性品质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优化教师的价值取向,牢固确立以集体主义为特征的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这是确保教师良好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  (3)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师理想的性格主要有:①平易近人;②没有偏心;③关心同学;④态度认真;⑤要求严格;⑥颇有耐心;⑦言行一致;⑧朴素大方;⑨开朗活泼;⑩品德高尚。  3.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行为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核心)、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友好协作。4.深厚的知识基础  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基础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I)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2)广博的知识领域  (3)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  (4)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  具有个体实践知识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以下特点:①自动化水平高;②关注教学情境;③有灵活的应变能力;④能创造性地处理问题;⑤能合理、一致、有意义地解释课堂教学模式;⑥具有审慎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不是所有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能获得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但没有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是不可能形成个体实践性知识的。  5.较高的教学能力  教师较高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敏锐的观察能力  (2)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  (3)灵活的组织教学能力  (4)把握时机进行教育的能力  (5)一定的知识创新的能力6.适宜的教育行为  教育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示范性。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  教师的管理风格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体的风气。在教师的管理风格中,经常出现干涉型、放纵型两种弊端。民主型管理风格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合理地运用规则与惩罚  在班级管理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应该由师生共同遵守,允许学生参与制定和监督执行。规则或纪律具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也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尊严和人格尊重的基础上。  (3)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  教育机智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处置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行为。它是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的生动体现。是教师良好素质的综合反映,是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教育技能、良好的人格修养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教育机智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