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06-03
和谐号的开通,无形中使北京和天津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京津经济、文化和生活圈的打造似乎已经初具雏形。
30分钟是个什么概念?在食堂吃个中饭?从单位走回家的路程?或者是晚上和家人遛弯儿的时间?9月10日从北京南站乘和谐号到天津只有区区的26分钟,列车最高时速345公里,一本《旅行》杂志还没有看完,美丽的乘务员就请我们准备下车了.....
北京上班天津住,北京挣钱天津花,天津的渤海湾转眼已经成为了北京人的后花园了,沿京津高铁的房价似乎也已经嗅到了新的商机.....。
可是事情的发展或是说现在的形势真的是像我们所像想的一样吗?
一、时间上的不和谐
我们购买的是10日早上7点10分的和谐号2005次,我家住东城和平里早晨5:30分起床,5:50分乘地铁5号线到天坛东门---时间6:15分,换乘出租(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如果乘坐公交到南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6:40达到南站(说心里话,车站修的真是漂亮)。如果是乘坐公交那我起床的时间最少提前半个小时,可问题是,5点的时候哪里有公共交通的出现呢?恐怕要乘坐夜班公交了。
二、经济上的不和谐
我购买的是一等车票,票价79元,连同往返构票的手续费5元,计84元。如果按照平均80元,往返160元,每月20天工作日,一个月的交通费用是3200元;(据说还有VIP的车票是99元,我们姑且就不去计算了,因为对于我们老百姓那根本不现实。)
二等票是59元,按照上述方法计算每月最少需要1100-1200元;
据说有关部门拟推出月票方式,但价格没有公布,我想最起码应该在30-40元之间,否则成本难以承受。
综合以上的因素,即使我们都住在北京南站和天津站(我是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都在车站,而不发生车站以外的交通),但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是不能承受现在的交通成本压力,况且我所指的是特例。
那是不是京津经济圈形成没有其渴望的预期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一、丰富文化底蕴
从文化资源看,作为京津冀文化的母体——燕赵文化——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千百年来形成的个性独特、魅力无穷的燕赵文化,在历史上获得了深厚的积累、繁荣和进步,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近现代标识和特色、充满张力的北京文化、天津文化。在历史进展中,北京文化、天津文化都有了自己的特色,但同根同源,血肉相连,总体上体现的是燕赵文化的累积与裂变。共同的文化背景,相连的地域人缘,使得两地文化互补互成,形成紧密的有机结构,具有京津一体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二、区域优势互补
进入新世纪北京和所有国际大都市一样将发展定位在文化上,“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不仅是北京、也是全国发展的一种共同意识。这是京津一体化独具的优势;天津在历史上是中国北方的漕运重地、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漕运文化不仅带给天津财富,也使天津文化有了飞跃的发展。如今,天津又破除“独赢思维”,主动接轨北京,与北京拥抱,确立了“共赢”和“协同”的思维,加快了区域文化的合作与发展的步伐 借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展的经验,京津一体化发展应从文化和区域优势互补入手,才能少走弯路,尽快实现较强的后发优势。
150公里,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的确不是一个遥远的距离。
在和谐、双赢共同发展的模式下,京津乃至京津冀经济文化圈的形成一定不再遥远。
友情提示:
1今年到天津的不要去塘沽的人工海滨浴场,还没有修好,勉强能够游泳。(那里的人有些缺德,他根本不告诉你还没有修好)关键是到了海边没有买吃的、没有换衣服的、没有卫生间,孩子还没有问题、男同志也还好,女同志就惨了.....
2到了天津不要逛洋货(10年前可以逛的),都是假的;不要逛劝业场(和北京的王府井一样都是骗外地人的);不要游海河(和北京的护城河没有区别);别吃狗不理(比北京的庆丰包子差远了去了,就是比庆丰包子贵多了,据说都是死猪肉做的陷);别买十八街的麻花(都是河北的小作坊的产品,没有保质期,没有厂家,没有卫生保证,据说都是地沟油炸的,连三鹿都生产毒奶粉....)
3到北京南站的时候尽量乘坐出租(但你要告诉出租司机你是到新的南站,否则你就惨了,老的南站和新的南站离的很远,步行要40分钟)。
建议:乘坐和谐号(体验速度),明年到修好的海滨浴场游泳(感觉海水的温暖),顺便吃一些海鲜,然后回北京,一天的时间足够了。
北京离天津的确是近了,但感觉还是挺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