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钟设计原理图及其设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6-08
工作原理介绍:单片机通过了 3 只 74HC164 串行-并行转换芯片后,驱动时钟屏幕,因为时钟屏幕的极性是共阴极,所以必须使用“74HC”电路而不能使用“74LS”电路,后者的高电平驱动能力很差!这里的 3 只 74HC164 芯片,自身属于串行输入,而从单片机一则看过去,3 只芯片驱动方式则是并行驱动,这样可以避免每次传送新的显示数据时,都需要从头到尾传送 24 个笔段数据。目前的传送方式可以只是传送已经变化了的显示数据。晶体频率使用的是 32768HZ,这种低频率时基,对掉电保护的电池耗电关系极大,HT48R10A 单片机具有的“RTC”实时时钟的功能,大大方便了电路设计。按照常规,在如此低的频率下,对单片机的指令执行速度会有矛盾,但是,这种单片机却能够让程序运行时使用“内部 RC ”振荡频率而仅仅是时钟部分使用 32768HZ 频率,这样,就可以选择“内部 RC”高达数 MHZ 的指令运行频率而不用理会时钟走时频率,两者依靠这种特有的“RTC”功能获得了很理想的配合。当进入电池掉电保护的时候,可以令电池耗电维持在仅仅数十 uA 的水平,一只 60mAh 的掉电保护电池,就可以让掉电保护时间长达几个月之久!进入掉电保护后,屏幕不显示,所有按钮和控制功能暂时失效,仅仅实时时钟仍然继续走时。当外部主电源恢复供电后,所有功能自动恢复,实时时钟无需调整。单片机的 15P 是复位引脚,当上电时或者程序运行发生异常时,可以通过此引脚让程序重新运行。但是,一般地,单片机本身具有“看门狗”自动复位功能,可以快速地自动对程序运行异常进行复位,人们几乎觉察不到它的复位影响。单片机的 10P 引脚安排为专门检测外部供电是否正常,当外部 5V 供电掉电后,单片机将立即进入掉电保护状态,而在电路中电源能量还没有完全消耗尽之前,程序也必须抢先对各个端口进行配置,以便进入低电源消耗状态。电路图中有两个输出端口,一个是“睡眠”控制输出端口,它只有在开始倒计时的时候才会输出高电平;另一个时“定时”输出端口,它只有在到达定时时间的时候才会输出高电平。合理地利用这两个输出,就能够安排一些简单的自动控制,例如,可以利用“睡眠”的倒计时功能来给电孵化行业的“自动翻蛋”使用,利用“定时”功能来作为一只“电子闹钟”等等。 电路中,屏幕的公共引脚接有一只 NPN 小功率三极管,这主要是在单片机对 74HC164 传送数据时,临时关闭显示屏幕的供电以免产生“鬼影”,同时,在掉电保护时则可以完全关闭屏幕的供电。单片机预留了两个端口没有使用,这里可以在将来安排外接电存储器,以便派生例如电子打铃仪或者多次定时数据存储,成为功能更加丰富的时钟品种。各个按钮的使用说明:(请参考印刷板图)。各按键在印刷板上的编号与单片机芯片引脚和功能关系,请参考下面表格。其中,标注“G”的焊盘是电路供电的参考点,即 5V 电源的负极,俗称“地线”。所有按键都是需要与这个“G”接通的时候(需要串入 1K 左右电阻),该按键才算是“被按下”。当这个“G”引出到按键板时,需要在它上面串接一只 1K 左右的电阻,不要直接让其与各按键引脚直接“短接”,以防止芯片内部引脚损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