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易牛是何意?出自于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8-19
以羊易牛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第2个回答  2021-01-25
反对上面讲的。孟子记录这个故事,根本不是用来讽刺梁惠王“何不食肉糜”的态度的。本质上《以羊易牛》讲的是孟子主张的君上应该拥有的德行。我们现在看用羊来代替牛,当然是没什么两样的坏德行。但在当时,祭祀是必须的,所以一定要杀一个动作,但是看见牛这么痛苦,不忍心杀他。一位君上有了不愿意“滥杀无辜”的恻隐之心,就很了不起了。
第3个回答  2019-02-03
这则寓言非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所谓“仁术”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以小易大,见牛未见羊。这就是只看到量变,而忘掉质变。
此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舆?’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这段话意思是说:
齐宣王坐在大殿上,看到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齐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害怕可怜的样子,它毫无罪过,却要被杀死。”
那个人便问道:“难道就废除了祭钟这一风俗了吗?”
齐宣王却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