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人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2

1931年至1932年间,中国文艺界发生了一场关于"左联"、"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战。"自由人"以《文化评论》的胡秋原为代表,"第三种人"则指《现代》杂志的苏汶。这场论战的核心议题是文艺的阶级属性以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胡秋原以《阿狗文艺论》为开端,他批评了以民族主义文学为旗号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并质疑左翼文坛将艺术沦为政治工具的观点。随后,他发表了《勿侵略文艺》等文章。"左联"的《文艺新闻》对此进行了回应,苏汶作为"第三种人"站出来支持胡秋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鲁迅、瞿秋白和冯雪峰等著名作家也加入了这场论战,他们分别发表了如《论第三种人》、《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和《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章,对胡秋原和苏汶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们指出,这两种观点存在文艺脱离政治和阶级的自由倾向,同时也揭示了"左"的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的局限性。


这场论争最终导致了对文艺理论的深入思考,对左翼文艺运动的反思,以及对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阶级关系的认识深化,是那个时代文艺界的一次重要讨论。




扩展资料

以苏汶为代表“第三种人”作家群体是20世纪前期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他们的文艺思想既异于现代评论派的自由文艺思想,又有别于林语堂、周作人自由文艺观。他们自由主义文艺思想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重心是艺术真实论,提倡文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关注文学的高品位,其观点有合理性。即使有些主张存在偏颇,但这种偏颇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其价值不应简单否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