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保护和开发

论文形式 3000字左右 谁完成的好加500分

第1个回答  2013-07-16
原鹿城区府墨池坊机关大院,地处旧城中心,市政府要把它辟为公园,供市民休闲活动。这一举措引起广泛关注,自从瓯越·风土版开设《我心目中的墨池公园》专栏以来,见之报端的许多真知灼见对人很有启发。出于社会责任和爱好,我也就“心目中的墨池公园”谈一点粗浅意见。

  公园的特色决定于地域区位和自然环境条件,墨池大院的区位适中,但自然环境条件并不理想。除了“墨池”古迹,传闻中的玉介园、瓯隐园只不过是这里历史上的过客而已,无一丝残存。作为历史文化遗存,不具备传统空间和历史环境;作为休闲观赏性公园,可只有2.6公顷用地面积,又缺少自然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很难成立。有人从“墨池”引发联想:把大院作为文化载体,建书画院、诗坛、茶座等,提供诗人、画家、书法家及其爱好者的活动场所;也有从老龄社会考虑,提出为老年人提供活动空间,如保留院内门球场,新增太极柔力球和地掷球场,设棋室、戏曲听唱角等。让他们上山谈国事、侃家常的活动方式回到地面上来,给他们有全天候的室内外活动空间。这些建议都是可取的,也能使大院发挥社会效益。但公园的主题特色还是不太突出。

  墨池公园的主题应该是什么?我主张把它建成温州的精神家园,即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示厅。自从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有识之士就有“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的建议。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过去的非常时期中,在当今全力发展经济、特别是房地产业中,已濒临消失。随着非物质的生存环境变化,一些民间老人的绝技在毫不自知的状态下日趋消亡。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我认为,要做到这一步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难,只要提供合适的平台,政府部门授权有关单位采取措施,通过抢救性记录、征集原始资料和实物,挖掘民间艺人绝技,并让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提高认识,这些民族文化财富应该是不会在我们这一代消失的。

  温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很丰富,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内容可作列举:

  永昆;瓯剧;瓯绣;瓯塑;瑞安鼓词;乐清木雕、剪纸;泰顺、平阳的提线木偶戏;苍南布袋戏、铁枝平阁和嘭鼓(道情渔鼓);温州的板凳龙;民间唱龙船;还有朔门米塑、糖囡儿……蕴藏在民间的远不止这些,这仅是冰山一角。如果经过征集深挖,还会有更多的佳品浮现出来,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墨池公园作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示厅是相宜的,无需浓妆淡抹。首先是保留大院内的榕树和植被林木,完善公共活动场所的配套设施,拆并一些有碍环境整治、优化的破旧房屋,尽量利用现存建筑;其次是精心设计规划,按照引入项目特点及观赏对象,因地制宜对建筑本身和室外环境进行修缮和改造,尽量满足功能要求;在用地范围内根据动静公区调整布局,组织交通流线和广场绿地。公园形成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的主题特色,又有供文人墨客活动的书画院、诗坛,还要保留老年人健身场所和棋室、茶楼、听唱戏曲等室内空间,将其打造成共享人群的最大化、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诗画民俗兼容、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游乐场所。

  我认为,因公园主题是展示温州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一定能达到功能设置时代性强、开发空间地方性广、共享人群广泛性大的目的,历史古迹“墨池”将因此而重放光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