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 | 陈敏之:心随影,敏于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一方银幕,展现世态炎凉,感受人情冷暖。往昔一场场视听盛宴,信手拈来;今朝一幕幕诗和远方,未来可期。

        陈敏之,长安大学2015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曾任长安大学青年传媒中心影视文化部部长。2018年被成功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制作专业。其导演作品《喜儿》入围全球大学生电影节,并于2018年5月在“长安大学第一届Focus on电影节”首次展映,获得“最佳影片”奖项。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陈敏之把对电影的热爱融入学业,更融入生活。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坚持,成就自己。

        陈敏之的保研成果令人艳羡,但她对保研的态度却显得极为平淡。“我对保研并没有什么大的规划,大一时我原本打算出国留学,保研的事从大四上学期才开始留意。”说者云淡风轻,但支撑这般淡然的是陈敏之对自己专业成绩的十分自信。

        在理论学习方面,她的文化课成绩排名位居全专业第一,英语四六级和雅思成绩也都是名列前茅。在她看来,优秀的专业课成绩才是保研的敲门砖和王牌。“要想成功保研,不要太迷信所谓的加分项目,它们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一定要先提高专业课成绩。我自己的专业课压力并不大,所以我的学习节奏并不是特别紧张。但平时我会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专业书籍,广泛涉猎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社科类、哲学类书籍。”一方面对9电影的痴迷,对专业的喜爱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陈敏之取得优秀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老师们的倾囊相授也让她受益匪浅。“老师们都十分博学和敬业,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整理好专业笔记。我要感谢那些曾帮助过我的老师,他们不仅教给我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尽力帮助我解决微电影制作中的资金,设备等问题。”敏而好学,良师相助。面对文化课,陈敏之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在专业实践方面,陈敏之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初入大学,从无到有,由易到难。从简单的参与迎新晚会制作到白地村调研再到在《天天向上》导演组实习,陈敏之在专业相关实践上不断前进。大二赴台交流学习的经历是她大学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对话式、启发式的教学让她深受触动,也因此更注重实践。“从台湾回来后,我更多尝试拍片子,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大家一起创作。这些是我大学后半部分的主题。”厚积薄发,大三大四陈敏之迎来自己的收获期。这两年她导出《喜儿》、《白茫茫》等电影,组织创办“Focus on”电影节,参加香港电影节。丰富的实践经历让陈敏之对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理论与实践的齐头并进让陈敏之对自己的专业成绩更加自信,也让她的保研路更加顺畅。

        “保研的变数很大,一切都是未知的,做好眼前的事很重要。”对于那些准备考研保研的同学,陈敏之贴心地给出自己的建议:“首先一定要把专业课成绩搞好,这是基础性的也是决定性的;其次是大三下学期就要提前关注心仪学校的夏令营,在夏令营拿到“优秀营员”资格之后几乎就不用参加面试了;最后有条件和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参加一些省级、国家级的比赛或者发表论文,这些也是可以加分的。”

      “我就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这是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陈敏之最喜欢的台词,而她自己也从未改变过对电影的钟爱。

        中学时期,因为喜欢王菲,陈敏之看了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正是这一部电影激发了她对影视作品的热爱。“我们学电影的,心里都有一个执念,就是想参加电影节。”大三的下半学期,陈敏之有一门短片创作的课程。“这个课上每个人都要自己创作一部影片,但是然后呢?这些影片就只是一项作业而已吗?所以我们大家一起,给这些作品创造一个平台让它能够展现出来,让更多人去了解它们。”没有任何组织或部门,只是一群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在老师的支持下,主办了长安大学第一届“Focus on”大学生电影节。“这个活动办下来觉得挺有成就感的,也算是圆了我们自己的一个梦吧。”她如是说。

        2018年9月,陈敏之导演的短片《喜儿》入围全球大学生电影节剧情短片单元。谈到制作短片的初衷,她坦言自己有一天看到《十一种孤独》,里面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小孩子的孤独,被这个故事吸引,她就想到用影视化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我会被这种在小孩子身上发生的不一样的故事和不一样的情感吸引。而且这部《喜儿》多多少少算是一个悲剧,我觉得这种悲剧其实是很原生的,它没有为我们现在社会经历的一些事情所影响,就是一种原始的孤独,这才是最触动我的地方。”采访中,陈敏之笑着说到,其实她并没有想让观众从她的影片中学到什么道理,也并不想传输一种很准确的价值观,“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只是想传达儿童心灵中的一种情感,让大家看完这部片子多少有些感动或共鸣,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有人说电影里面最难拍摄的,一是动物,二是小孩子。在拍《喜儿》之前,陈敏之和她的小伙伴们也只是偶尔心血来潮会拍一些视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我们当时的拍摄也是莽莽撞撞的,拿着几台单反就去拍了,在技术上也没什么经验可言,但还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陈敏之带着全剧组从西安飞去湖南拍了三天,这三天时间她们需要和50多名小演员周旋,只能在孩子们下课的时间组织拍摄。“其实拍片子这件事是需要多方面合作的,不仅仅是导演,还需要很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如今的陈敏之,经常会反思自己的作品,“摄像、灯光、声音,其实是影视拍摄过程中最应该保证的几个技术层面。而说实话,我对《喜儿》这部影片的这些方面并不太满意。”

        “作品的内核是最重要的,你自己首先应该去相信你的故事。”在作品的创作方面,陈敏之认为拍片子不应该仅仅只是去塑造一个人物或者讲出一个故事,还应该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这些东西不分高级低级,只要是你自己内心的想法就好。”她谈到拍片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东西要做到逻辑上的统一,很多细节都要自己捋清楚。同时作为学姐,她也提醒学弟学妹们:“如果你现在有一些好的idea,一定要努力去把它做成一部好的作品,这都是你自己的体验,也会为你以后要走的路打下基础。”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漫天云卷云舒。”在生活中,陈敏之口中的自己是一个慢热、随性而却谨慎的人。她会利用电影、读书、旅行来消磨日常生活中的无聊时间。因为电影专业的元素充满了她的生活,她深深热爱着自己的专业,所以在学习时她感觉不到痛苦,增进知识和磨练技艺都是伴随着乐趣而进行的。这正如她所说:“如果你真正热爱你这个专业,那么学习就是你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了,我真的不建议大家去选择不喜欢的专业。因为这不仅仅意味着眼下的痛苦,更意味着将来的无奈。”对于一个人来说,选择往往要比坚持更关键,陈敏之选择了与电影相关的专业,是因为心中的热爱。也刚好是这份热爱,使她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村上春树说:“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事情怎么也长久不了。”

        陈敏之说:“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做到认可自己,能在电影圈里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我并不要求我自己做的有多成功,因为成功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我只想做到自己心里的成功。”沽名钓誉的行为并不能使她真正得到快乐,她拥有着电影人的情怀。这种情怀可以使一个人不堕入灯红酒绿的浮世,也不会沉迷于表面的声色犬马。正是因为心中的情怀,三毛放下了名利,去往撒哈拉沙漠,追寻自己前世的梦;正是这种情怀,张旭不羁于功名,脱帽露顶于王公前,只是为了挥毫落纸如云烟。为了艺术上的成就,人不应汲汲于功名,《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因为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所以舍弃了脚下的六个便士。当你选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时,那么日子就是有趣的。陈敏之追随了自己的内心,按自己的意愿去过她想要的生活。

        读万卷书,看很多电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读了万卷书的陈敏之,最终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大学,去往新的远方,因为漫漫的旅途能使她丰富阅历,把这些阅历投放到自己的电影中。看了很多电影的陈敏之,最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电影专业,因为只有热爱的事情才能日久弥新。正是因为新的远方和一直以来的坚持,她终会有喜欢的生活。

        山河平静辽阔,无一点贪嗔痴爱,我们都是背着行囊走在路上的旅人。热爱电影、生活的陈敏之与一个又一个书中、电影中的人、事、物相遇。我们也应该转身去拥抱生活,在书中、电影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与自己,面对面相遇。

                              青年传媒中心/信息来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