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忽必烈没有杀死 弟弟阿里不哥的一千多名同伙

如题所述

一、原因:由于安童的劝阻。
忽必烈在1260年称大汗(相当于皇帝),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称大汗,双方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战争。第二年,忽必烈取得了胜利。忽必烈身边有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警卫,名叫安童。忽必烈对安童说:“我准备把阿里不哥的一千多名同伙全部杀死!”安童听后,对忽必烈说:“当初,人们各为自己的主子效力。您刚刚平定了内乱,就因私仇杀人,以后谁还会归附您呢?”忽必烈觉得安童说得有道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没有杀那些人。

二、简介:
1、安童(1248—1293),蒙古札剌亦儿部人,木华黎四世孙。祖孛鲁,父霸突鲁;母弘吉剌氏,世祖察必皇后之姊。
安童两度出任首相,能荐用和亲厚儒臣,崇尚汉法,政刑宽平,多次制止滥用死刑,故有贤相之誉。但在任期间,前有阿合马、后有桑哥以理财受到世祖信任,使他难以完全贯彻以儒治国的方针。
2、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
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次年,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全国统一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06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
[1][2-5]蒙古中统元年至二年(1260年一1261年),忽必烈为巩固汗位,讨伐其弟阿里不哥的作战。蒙古帝国大汗[6]九年(1259年),蒙哥汗卒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戍守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刺和林)的阿里不哥(忽必烈幼弟),欲乘长兄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参见鄂州之战),次兄旭烈兀率军攻叙利亚之机(参见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战),谋夺汗位。令左丞相阿兰答儿征兵漠北,燕京行省脱里赤征兵于河朔。忽必烈闻讯后,立即率军北归,于次年三月,到达开平(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闪电河北岸),召开诸王大会,即帝位。四月,阿里不哥也于和林称汗,并命刘太平、霍 鲁海行省于关右,约六盘山守将浑都海等,自关中进兵反忽必烈。五月,忽必烈以阿里不哥反,诏告天下,遂调兵7000于延安等处扼守要隘,命总帅汪良臣统陕西汉军沿河守隘,防浑都海等东进;征诸路兵3万驻守燕京近地,以作后备。六月,遣京兆等路宣抚使廉希宪赴任陕西,平[7-8]定刘太平、霍鲁海及浑都海在四川的党羽密里火者、乞台不花。七月,忽必烈率军亲讨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引军迎击,前锋军被击败,后军惊溃,阿里不哥率军北遁。九月,叛将浑都海知京兆(今西安)有备,率军西渡黄河,趋甘州(今甘肃张掖),时阿兰答儿自和林率军至,乃合军东进。廉希宪遣宗王合丹、汪良臣、巴春等合兵,分三路阻击,于西凉(今甘肃武威)地区与之接战。时值大风吹沙,汪良臣令骑兵下马步战,首先突破其左翼,绕至 阵后,再击溃其右翼,巴春攻其正面,合丹率精骑截其归路,大败叛军,浑都海、阿兰答儿被俘杀。关陇叛乱遂平。十月,阿里不哥见关陇援绝,兵食皆匮,乃假意请和。忽必烈留也孙恪守和林,自率军返开平。二年秋,阿里不哥袭击也孙格,乘势南进。十一月,忽必烈率军亲讨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约在今内蒙古达来诺尔湖西南),大败阿里不哥军,斩3000人,阿里不哥北遁。忽必烈令军勿追,待其自悔。阿里不哥以为忽必烈军怯战,越十日,复南进,至失烈延塔兀之地,与忽必烈军激战竟日,不分胜负,战至黄昏,各自收兵。次日,阿里不哥因其党阿鲁忽有异志,遂率军西走。忽必烈率军还燕京(今北京)。后于五年,阿里不哥归顺忽必烈。点评:此战,忽必烈计划周密,将领战法灵活,每战皆胜,因忽必烈不想致阿里不哥于死地,故多为击溃战。
第2个回答  2013-02-06
忽必烈在!$%&年称大汗(相当于皇帝),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称大汗,双方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战争。第二年,忽必烈取得了胜利。

忽必烈身边有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警卫,名叫安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