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的书只是骗钱的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大冰的书,我在大学期间看过《乖,摸摸头》。

那时还是个做梦的女大学生,非常符合大冰的读者群:“多数是大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重复的生活日常和朝九晚五的工作使他们囿于钢筋水泥所构筑的城市。” 

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没见过什么世面,总幻想生活在别处。

但特别搞笑的是,当时的我反而因为装逼、装深沉,最是反感这一类畅销书,伪文青各种环游世界熬鸡汤,结果就是嫌弃地翻完什么也没留下。  

反而现在价值观变得包容以后,才更理解,书里这种江湖确实能喂养一批人。

在《你坏》里,大冰结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

有在云南遇到的东北小女孩。才幼儿园就跟着泡吧,大人喝酒,她喝养乐多,困了就倒头打呼噜,吓得酒吧老板都不敢放音乐。

有不玩手机的漂亮女孩。俩人头脑发热,说地图上指到哪就去哪,结果一指头按在了珠穆朗玛,于是蹭顺风车加走路去珠峰大本营……鞋都走破了,路上还敲鼓唱歌讨钱。

有全球旅居,漂泊了十几年的北京大妞。胳膊上有三道疤,是经历过三次抢劫留下的。她生平头一回穿婚纱,只是为了帮刚认识几分钟的陌生男人完成工作,这个男人就是大冰。

有辞职来找远方的上海小白领。因为城市里漫长的匮乏和抑郁,染上了一个丽江梦,剃了个光头在古城谈起了恋爱。

有遇上雪崩,差点回不来的兄弟。

有拉萨大昭寺门口祈福、磕长头的阿尼。

书里路人缘最高的主角是大冰的一个好兄弟,叫路平。

一个西安的公务员,做到了30岁体体面面。但他非辞了职去北京,住着地下室搞摇滚。好不容易摇滚搞得小火了,有粉丝、有公司要签,他又买了一张最近的硬座票,远走丽江。

每次的选择都是一次清零,隔着书都觉得猛。

作者作为朋友都觉得他傻,但是路平说“我要的只是一段经历而已,我并没有想去追求那样的生活。”

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吗?或许只有作者和当事人知道。但这种波折和精彩,正是读者所向往又不敢效仿的。

人们喜欢大冰的故事。

一是因为基于真实人物改编,他的故事很多都有后来,跟踪调查聊这个主人公之后的情况。

人们看着这些活生生的人,会相信真的有很多人把日子过的波澜壮阔,不被某种固有的生活方式所禁锢,自然想偷窥。

二是充分的自由感和一群仗义的兄弟。他的书用词流氓,好像透着草莽又畅快的气息,大冰手一挥就是一帮兄弟,大家喝着酒唱着歌儿打马天涯,让读者心生向往。

要知道,在城里上学或者打拼的年轻人,白天上课/上班,晚上回宿舍/出租屋,两点一线,慢慢发展成一座孤岛。朋友少,线下社交也很固定,都觉得自己的生活重复无聊、一滩死水。

所以这种兄弟一起扛事儿,一起嬉笑怒骂的感觉太动人了。大冰在平台开了付费咨询的时候,被收听的最频繁的一个问题就是问他 “你是怎么交到这么多有精彩故事的朋友的?”

三是羡慕能游刃有余地生活,用大冰的话说,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我们大部分做着一份工作,磨炼一个本事就已经焦头烂额了,但一看人家书里:一个人一辈子好多活法,什么都做得很好,看着很嗨。

在这些故事里也有吃不上饭的时候,有遇险,有崩溃,但这些苦难已经被文字精心装饰过了,没什么苦难相,所有的狼狈都显得浪漫。

说实话,我至今都不相信这种所谓“平行”的能力。

大冰的介绍栏摆了十几个头衔,对不起,我第一次真的看笑了。

头衔并不是越多越有说服力。

任何技能的精进都是从无边的孤独和枯燥里磨出来的。走马观花,或者说花式体验,会让人浮躁,会削弱这种耐得住寂寞、注意力长时间集中的钻研精神,又如何进阶?

但是他的书在某种程度,让人们看到了多种人生 ,致敬了不一样的生命力。

“我遇到过许多不同的人,他们的性格和经历让我吃惊,更让我吃惊的是他们当下都自在地活着,这样的认知让我从自我狭隘的生活经验里跳出来。我认知到一个很多人都拒绝承认的基本事实:永远存在另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

在大冰笔下,有一位好友,年轻时在西藏浪荡着,后来有一次进山遇上雪崩,死里逃生。回过劲以后老老实实去了青海还是甘肃上班,一路闷头搞业务,做到了总监,钱也赚了名也有了。又忽然遍访名山大川,找了一位老师傅,皈依了佛门。心性日趋平稳,不爱说话了,开始喝茶品茶研究茶,自己定下来,在丽江开了间铺子喝茶。往往从准备到结束,一盏茶能喝两个小时。

是不是特别传奇?他会追忆自己飞扬的青春,然后抱怨现在生活过于平静,不够精彩吗?

不会。表象的去过多少地方,有过什么刺激的经历,确实很有吸引力,但真正驱动一个人去选择某种生活方式的,是他的精神。

精神认知不断变化,带动着自身一路创造出专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

很多抨击大冰的人,说他的书带坏学生,煽动别人去退学流浪、辞职远行。其实大家比想象的要理智,大部分读者看完崇拜的不得了,自己也不会出发的,他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也不必羡慕书里传奇的生活经历,就像围城一样,生活总在别处,实践过的人都知道,费力费钱打卡许多地方,努力勉强去认识新朋友,幸福感并不一定会增加,但当我们建设出充盈有活力的精神世界时,幸福感一定不会少。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 玩儿就好好玩儿,走再远的路也算不上什么壮举。”

故事自古以来就是最吸引眼球的,故事被讲出来也是少不了添油加醋的,但要明白故事和真实的区别。

现在连报道都追求渲染了,那这么厚一本书,想吸引人肯定进行了戏剧化处理,看完被灌迷魂药太正常了,打开账单冷静一下就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