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 写人要抓住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 教学重点 】 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 教学难点 】 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教学 课 时】 2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二、片段赏析

首先,请大家欣赏下列精彩片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些形象不但没有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愈发清晰,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

三、指点迷津

读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功深厚,都抓住了人物特征,或从外貌、或从语言、或从动作,或者几方面相结合对人物进行细细地描摹,善于把描写的笔触停放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这一点就是细节描写,所以才塑造出这么多鲜活生动的形象。

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挖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那颗美丽珍珠呢?别急,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指点迷津”!只要用心听,我们一定能共同淘到许多亮闪闪的大珍珠!

关于外貌描写:

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 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提醒:千万不好忽略眼睛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

语言描写:

俗话说:“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注意:描写语言要写清人物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要做到:

1.准确、真实。

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的反映生活实际。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

2.对于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一定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度较大的。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通常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

直接写:“他想”或者“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的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

间接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五、比一比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诊断:词汇贫乏。(呆板式)医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诊断: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拼凑式)医治: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诊断: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脸谱式)医治: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从不同的个性。

诊断:过于简单,缺乏形象性描绘。(干瘪式)医治:可以选择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形象起来。

诊断:生怕会漏掉什么没写上,以致从头写到脚。(罗列式)医治: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因此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刻画。

六、写作实践

观察你生活中的一个人,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以记人为主的8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七、 例文

【点评】

在选材上,本文主要写了四件事:上体育课“偷工减料”、上自习课被人捉弄、考试不及格不以为然、遭老师训斥以“男子汉,何苦在意那些不幸”自嘲。看似信手拈来,很随意,但每一件事都突出了“胖子”与众不同的个性,没有闲笔。

语言幽默、风趣,读者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看到了一个“整天嘻嘻哈哈”,善于自嘲又不乏小聪明的“胖子”形象。文章的开头新颖别致,有点儿像相声中的“抖包袱”,读后令人忍俊不禁。

(点评老师颜维奇)

【点评】

文中的康师傅确实与众不同:“康师傅”的称呼中,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们与老师亲密无间的关系;朗读技巧的指导中,我们领略了“康师傅”精妙的教学艺术;课文讲解中的图画,我们叹服“康师傅”对教材独到的处理;做摘抄笔记、阅读竞赛、领略故乡层林尽染的秋,我们不得不钦佩“康师傅”的不断创新……读这样的“康师傅”,难道不是在品味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吗?

(点评老师颜维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