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比物质重要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1. 关于写精神大于物质的诗句
关于写精神大于物质的诗句 1.关于精神比物质更重要的名言
关于精神比物质更重要的名言:

1、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革命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陶铸 出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2、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都需要靠务实努力来获取:大量有用的知识要靠扎扎实实的学习来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要靠一点一滴的艰苦努力来积淀。——雨果法国出自《大革命》

3、任何神秘的活动都不可能没有相应的物质表现。——纪德法国出自《大地的丰厚》

4、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陶铸出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5、即使最崇高的精神,也无法躲避物质的需要。——纪伯伦 出自《沙与沫》

扩展资料:

精神比物质更重要的名人事迹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2.关于描写“精神比物质更重要”的名言
1、精神的活动,在其他一切活动中间,是最灵敏,最富于变化的。正是在精神的活动中间,才有快乐的形式和实质。——(英)威廉·配第

出处:《献给英明人士》

2、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法)雨果

出处:《海上劳工》

3、精神就是光明。——(法)罗曼·罗兰

出处:《超越混战》

4、衰老的只是物质,而不是精神。——(苏)阿·巴巴耶娃

出处:《人和命运》

5、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法)雨果

出处:《大革命》

6、通往精神的路很多,物质是其中的一种。——张辛(华裔)

出处:《人为的力量》

7、人既然是精神,那末,他就必须而且也应该自视为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切勿低估或小视他本身精神的伟大和力量。——(德)黑格尔

出处:《哲学史》

8、精神的力比过人的臂力更雄怖,更能征服人,征服人心。——赵鑫珊

出处:《哲学与当代世界》
3.急求一篇高中作文 关于精神与物质的
这篇有点高深 人生在世,应当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

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常常把物质上的富有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富为乐,以富为贵,甚至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那么,是否一个人在物质上富有,就真正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答案是否定的。

人生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于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能够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东西。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既包括物质价值,又包括精神价值;既带有个人特征,又带有社会特征。

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并不仅仅体现在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或者拥有财富的多少,而更主要地体现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个人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努力地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由此而来,人生的幸福既在于物质上的富有,更在于精神上的富有。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也富有。

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关键取决于其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的高低。那些品德高尚、目光远大、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即使在物质上不一定十分富有,但由于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

相比之下,那些狭隘自私、唯利是图、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虽然可以实现物质上的富有,但由于极少想到回报他人和社会,结果很容易导致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冲突,他在精神上就是贫穷的。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而精神上的贫穷往往是致命的。

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巨贾,无论其曾经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陷入极度的精神空虚,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成人生悲剧。 追求个人价值与追求社会价值、追求物质富有与追求精神富有应该是统一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此,必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同时,社会主义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人,只有坚持追求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统一,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蓝色帆布衣服,破旧但不脏乱。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美国典型的富人代表,而清洁工是美国典型的穷人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仇恨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很多富人开始羡慕穷人的生活。

请根据对上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二、考场要点 1、结合时代背景揣摩材料主旨 方法:认真审读原文提炼关键词看原材料看提示) 2、补充材料留下的思维空白(对关键词进行排列组合,优选最佳写作角度) 3、精心锤炼标题 4、确定擅长文体 5、罗列可选材料 6、在草稿纸上写好关键语句 友情提示:这是考场作文的重中之重,成败的起点,控制在5—10分钟为宜。

请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也是阅卷教师在快速浏览的时候能留下印象的部分。

三、探究最佳写作角度 (一)、当事人语: 不妨让罗伯特道出其中的秘密: “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我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

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摘自2010《人民文摘》第1期 作者沈岳明 (二)、考场点睛 【分析品悟】不能只比物质。

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这位记者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

【最佳立意】 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适用主题】物质与精神、幸福感。

换个角度 素材: 1、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的颜回 2、青海玉树地震(热门素材用好不易,建议回避 尖新示例) 车辚辚,风萧萧,行人远望各心焦。山川河流走相送,尘埃不见西宁桥,千里驰援志如刀!前方有生命的等待,后面有国家的催促,这些志愿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征程。

3、曹德。
4.关于物质与精神的文章,最好是有名的文章
生的价值: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

罗建军

2006年02月27日08:36

人生在世,应当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常常把物质上的富有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富为乐,以富为贵,甚至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那么,是否一个人在物质上富有,就真正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答案是否定的。

人生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于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能够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东西。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既包括物质价值,又包括精神价值;既带有个人特征,又带有社会特征。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并不仅仅体现在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或者拥有财富的多少,而更主要地体现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努力地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由此而来,人生的幸福既在于物质上的富有,更在于精神上的富有。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也富有。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关键取决于其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的高低。那些品德高尚、目光远大、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即使在物质上不一定十分富有,但由于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相比之下,那些狭隘自私、唯利是图、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虽然可以实现物质上的富有,但由于极少想到回报他人和社会,结果很容易导致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冲突,他在精神上就是贫穷的。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而精神上的贫穷往往是致命的。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巨贾,无论其曾经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陷入极度的精神空虚,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成人生悲剧。

追求个人价值与追求社会价值、追求物质富有与追求精神富有应该是统一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此,必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同时,社会主义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人,只有坚持追求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统一,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当前,强调追求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也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影响下,一些人包括部分党员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沉溺于物欲的泥淖,陷入了精神上的贫困,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追求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的统一,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民日报》 (2006年02月27日 第九版)
5.有关科学精神的诗句 2句
1.有志者 事竟成。

2.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3. 志在顶峰的人,不在半坡留连。

4.理想是力量,意志是力量,知识是力量。

5.没有松柏性,难得雪中青。

6.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7.决心要成功的人,已成功了一半。

8.鹰飞高空鸡守笼,两者理想各不同。

9.鸟有翅膀,人有理想。

10.有志飘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11.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12.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13.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15.好儿女志在四方。

16.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17.人若无志,纯铁无钢。

18.没有铁锨挖洞难,没有志气进取难。

19.不怕知浅,就怕志短。

20.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21.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22.决心攀登高峰的人,总能找到道路。(亚洲谚语)

23.没有目标的生活,就象没有舵的船。(英国谚语)

24.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朝鲜谚语)

25.聪明人把希望寄托在事业上,糊涂人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上。(阿拉伯谚语)

26.宁可折断骨头,不可背弃信念。(蒙古谚语)

27.通向崇高目标的道路,总是崎岖艰难的。(朝鲜谚语)

28.摔倒七次,第八次站起来。(日本谚语)

29.山高不算高,人登山顶比山高。(越南谚语)

二、意志、干劲、科学态度(二)

1.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练。

2.铁要打,人要练。

3.老天不负勤苦人。

4.艺高人胆大。

5.身经百战,浑身是胆。

6.钢不压不成材。

7.有苦干的精神,事情便成功了一半。

8.雨淋青松松更青,雪打红梅梅更红。

9.不经风雨不成材,不经高温不成钢。

10.铁是打出来的,马是骑出来的。

11.夜越黑珍珠越亮,天越冷梅花越香。

12.能力同肌肉一样,锻炼才能生长。

13.好马要是三年不骑,会比驴子还笨。

14.牡丹花好看,可没有菊花耐寒。

15.不经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日本谚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