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瑀的解读艺术家作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作为经典中国式主题的熊猫经常出现在服装、文学或是漫画中,且都是憨厚温顺的形象。然而,在高瑀的作品中,他打破常规塑造了一个暴躁易怒的熊猫GG。高瑀不仅不喜欢熊猫,甚至很讨厌它,在他看来,这个懒惰的动物根本不配作国家的“国宝”,以熊猫代表中国简直荒谬至极,所以他创造的熊猫形象是那么的暴力、血腥。反映了敢于冒险、追求自由的中国年轻一代,面对当代社会善伪、美丑混淆,欲望、暴力、情色交织,商业消费文化盛行等问题时承受的压力和产生的反思。在2002年,他画了第一张贪婪地吃竹子的熊猫,这个有点自传式的角色从此一直出现在高瑀的画布上。
分析高瑀年少的爱好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高瑀的艺术取向。高瑀生长在普通的贵州家庭,很早就开始迷恋古代哲学。因为怕妈妈不理解,他常常躲在被子里偷偷读老子的书。中国古代文学和漫画书构建了他的哲学倾向,使这个看似单薄的时髦青年,具备了常人难以察觉的成熟心智。所以,高瑀的作品画面的处理受到漫画影响,表现的文学主题来自于中国古代典籍,古代哲学思想更是形成他对艺术与生活的洒脱风度的动因。
高瑀的作品是以卡通为主题,色彩五彩缤纷,有着川派画家活泼、艳丽的风格。高瑀常常在作品中带着黑色幽默,以戏谑的方式重新演绎经典和人们心里的既定形象,展现了现代新新人类对过去经典卡通形象的一种解构和调侃。他的作品画面简洁明了,色彩纯净明朗,运笔寥寥却极为传神,画面中的大片留白似有“无声胜有声”的意味。整体来说高瑀在画面中试图表达一种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比如05年他创作的《一个人的孤单》在他们光鲜、喧闹的外表下,或许正藏着这样的一颗寂寞而无助的心。乳白色的背景和温润的浅绿搭配,恰到好处,使作品在诙谐的态度之下又蕴藏着细腻感性,而细腻感性之中又有着内在情绪的张力。在高瑀平面化且色彩简单的画面中,我们还可以跟着GG和他偶尔出现的女朋友一起探险。
“标本”是高瑀的第一个个展,展出了他从2003年至06年的20多件作品,主要题材是“熊猫”:穿着蓝色“超人”斗篷的熊猫、腹部中空内脏毕露的“标本”熊猫、时尚的熊猫小妹。07年个展,漫画与电子网络时代的新艺术风格特点鲜明,其艺术作品中的寓言意识,不同于现代主义的象征意识。以熊猫与孙武空的形象作为主题特征,是80后卡通语言这一类型的艺术群体的代表人物。更在2007年被市场追捧,作品《2005年作 岁寒三友》在北京诚轩秋拍上创下个人最高拍卖纪录。
而在08年开始,高瑀开始把他的熊猫GG引入更广阔的艺术舞台。在动画片里,熊猫化身成孙悟空,与“超人”展开一场传奇之战。在“熊猫小堂”的个展里,GG的形象出现在各种生活用品中:T恤、水杯、沙发、墙纸,这些精心设计的产品展示出高瑀对于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兴趣。09年“会唱歌的星星”在意大利米兰玛蕊乐画廊举办,此次个展是高瑀为其在意大利米兰玛蕊乐画廊的展览专门构思的艺术项目,这一次他的小熊猫化身为宇航员,驾驶飞船游弋于由行星、恒星、月球所构成的银河当中。2010的“为落选者干杯”, 借用了一些经典剧本、新角、新行头。并且在之前的熊猫GG基础上又创造两个形象,以熊猫的英文拼写Panda来分化出Peter Pan与Dada。值得提出的是,高瑀在这批画作的技法处理上,颇为独具匠心。多层丙烯颜料及多种色彩的运用、以及对画面的独特处理方法,使画面很亮,这也是让很多人起初误认为就是漆画的原因。
高瑀作品中所谓“符号的复制”给他带来了名气和争议,不过,高瑀对此并不关心,表示还是一如既往地轻松画下去。如果你问他熊猫会画到什么时候, 只要有人还继续着“熊猫的崇拜”,高瑀就有动力去创作下一张画。
在艺术市场,高瑀的作品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他“饲养”的“熊猫”是藏家们梦寐以求的宠物。熊猫的形象以超现实、卡通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其作品的主要形象,这是高瑀所描述的“当代艺术斗争”——“善”与“伪”、“美”与“丑”被混淆在一起。高瑀也是同龄艺术家中的佼佼者,虽然只是以卡通的形式创作,却摆脱了当前众多艺术家都面临的各种束缚,开启了当代艺术的广阔领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