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克人物生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6

1931年出生于济南的毕克先生,自小热爱戏剧与电影。1952年,他进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即现在的上海电影译制厂),开始了他的电影配音生涯。起初,他主要配各种配角,如在《孤星血泪》中为铁匠配音,尽管戏份不多,但凭借对台词的精心揣摩和一丝不苟的态度,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毕克先生不断阅读名著,学习理论,向其他演员请教,这些努力为他后来的配音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9年,他配音了民主德国影片《阴谋与爱情》男主角斐迪南,声音明亮、魅力四溢,情感细腻,贴合角色。这一时期,他为众多爱情片男主角配音,如《琼宫情史》的西班牙使节和《鸳梦重温》中的史密斯上校,以及《白痴》中的年轻将军秘书。尤其在《音乐之声》中,他为冯屈普上校的配音堪称经典,处理得既精当又引人入胜,使该片成为译制片中的瑰宝。


进入1970年代,毕克先生开始尝试新的配音风格,从配爱情男主角转向正直、坚毅和智慧的角色,如在《卡桑德拉大桥》中的张伯伦医生和《远山的呼唤》中的田岛耕作。他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扮演的比利时大侦探波洛和《追捕》中的杜丘冬人,都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他的配音技巧尤其出色,将波洛的慵懒、自负和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译制片的巅峰之作。


晚年,毕克先生不仅继续配音,还涉足译制导演工作,与苏秀合作制作了《远山的呼唤》和《姿三四郎》,其中《远山的呼唤》获得了文化部奖项。他不仅对年轻演员悉心指导,还为动画片如《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贡献了声音。不幸的是,1980年代末,他因喉部疾病告别了配音,但他的影响并未消退,去世后,人们用他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精彩配音作为追忆。


乔榛回忆起与毕克的合作,感叹他的专业精神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毕克先生在病重期间,虽然身体状况严重,但仍然保持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工作的热爱。他的离世,让人们对他的贡献和精神深深怀念。


扩展资料

毕克,多用于人名,最为知名者为中国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毕克(1931年7月21日—2001年3月23日),原名毕德泉,又名德全,国家一级演员、电影译制导演、上海市政协委员,原籍山东平阴,1949年进入文艺界,1952年开始电影译制工作,是上海电影译制厂最早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毕克在《追捕》、《远山的呼唤》、《海狼》、《尼罗河上的惨案》、《音乐之声》等400多部影片中担任主要配音工作,其中为侦探波洛及日本演员高仓健的配音最为人所熟知;后兼任译制导演工作,执导了《英俊少年》、《蒲田进行曲》等多部影片;2001年逝世,享年70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