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从小做时间的主人》中“一天等于24小时,1440分,86400秒”为什么用逗号而不是顿号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5-05
表示较长时间的停顿,要用逗号,文中是启迪让人们珍惜时间,引起人们的思考,所以停顿的时间略长,故不能用顿号。
第2个回答  2018-06-05

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一、分隔并列的字和符号

1. “汜、祀”与“纪、记”形近,不好区别;“假、葭”与“缎、锻”形近,也不好区别。

2.  有些人学俄语的时候,常常会把м、н、л、р这四个字母的发音搞混。

3. 括号常用的是括弧形的一种。此外有方括号[]、方头括号【 】、六角括号〔 〕几种,在一篇里需用几种括号区别用法的时候用。(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

解释

顿号在例1分隔单字,在例2分隔字母,在例3分隔标点符号。

二、分隔并列词语

并列词语用顿号还是逗号分隔,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般说来,字数少、连接紧密、结构整齐的多用顿号。例如:

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2. 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峻青《瑞雪图》)

3. 我们经历了、参与了、看见了一次雄伟壮烈的事件,这次事件必将改变我们的生存现状并深刻地影响未来。(张贤亮《挽狂澜》)

4. 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碧野《天山景物记》)

5. 冷冰川也叫大陆性冰川,它是发育在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冰川。(韩爱敏《漫话冰川》)

6. 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终于笑得流眼泪、笑得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红脸盘的、快活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莫里兹《七个铜板》)

解释

例1并列词语“桃树、杏树、梨树”作主语,用顿号分隔。如果要强调每一个主语,也可用逗号分隔。

例2并列主语“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共同为指示代词“那”所修饰

例3并列述语“经历了、参与了、看见了”有共同的主语“我们”和共同的宾语“事件”

例4并列宾语“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有共同的定语“成群的”,

例5并列主谓短语“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少”共同修饰中心语“大陆性气候条件”,共同成分把并列词语紧密连在一起,所以用顿号分隔,不宜改用逗号。

例1至5的并列词语的结构都比较整齐,例6的并列词语结构不整齐,因为是作为定语共同修饰一个中心语“母亲”,连接较紧密,而且句中已有了表示更大停顿的逗号,所以这些并列词语用顿号分隔更有利于分清层次。

并列词语作谓语,中间有较大的停顿,多用逗号分隔。例如:

1. 剧中机器人“罗伯特”(Robot)聪明,听话,能干。(汤正华《机器人世界》)

并列词语界限清楚,说话时无明显的停顿,中间不用顿号分隔。

2. 钱当然由他掏。什么猪耳朵猪尾巴猪蹄猪肠猪肝,全“高价”“进口”。(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

句中由“猪”字作为并列词语分界的标志,加顿号反而会使语气不连贯。

三、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

“一、二”和“甲、乙”等序次语后面用顿号表示停顿。例如:

(1)在《批评》中他主张的语部顺序是:

一、叹词;二、动词;三、名词;四、副词;五、形容词;六、介词;七、连词;八、助词。(《陈望道语文论集》)

(2)我认为,风格的具体内容不外乎下列四点:

甲、题材

乙、用字

丙、表达

丁、色彩(张中楹《关于翻译中的风格问题》)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追问

😔😔😔我想知道为什么是用逗号

追答

用逗号,表示的停顿较顿号长,为了表示强调一天是24小时,1440分,86400秒。如果改成顿号,因为顿号的停顿比逗号短,阅读时匆匆而过,所以无法起强调作用。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