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 || 微信阅读中的AI阅读引起的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这些天在用微信读书,它最近赠送的无限阅读卡真的很实用,可以免费阅读微信阅读中所有书籍。于是乎,我就像一个数十天未吃饭的人遇到了美味多汁的食物,一有时间就在其中阅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籍。

有一次用手机看书实在看的眼睛疼,于是乎就打开了微信读书里面的AI阅读功能。当AI阅读里的声音响起,除了几处多音字读的有些许错误以外,其他地方该断句的断句,竟让我听出了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

着实惊讶到我了,里面的男生浑厚有力,音色也恰恰是我喜欢的。其实之前也听说小米10的小爱同学出了可以模仿你的音色,生成拥有你的音色的专属语音助理。结合这两件事,我深深为喜马拉雅中的读书节目捏了一把汗,因为此刻我觉得读书的工作交给AI的工作似乎更进一步了。

所以在此,我想反思一下,到底有多少工作可以不担心被机器替代。就像在古代,打铁是一门手艺,现在可能会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

有人可能会说,人的创造性是机器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得思考一下,我们创造力的来源是什么?我们获取它的方式是不是机器不可习得的?

依靠人类感官体验,iPhone最初选择了视网膜屏,他们说这种方式可以让眼睛更舒适,这是这个机器被造出来的感官体验。这种设计工作似乎只要我们获取了目标对象的舒适度数据就可以无限复制优化了。

iPhone的应用商店无疑是目前最赚钱,除了它的审核机制烦人,分成机制就像一个吸血的奴隶主之外,这个应用商店无疑还是开发者最喜欢的。因为理性告知了苹果早出的系统必须是封闭的,一个好的操作系统就是一个好的展示平台,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商务去忽悠好的开发者了。好的开发者开发出好的应用与好用的操作系统珠联璧合,一个好用的手机就展现在用户面前了。

这个流程里无疑要综合太多的知识了,有系统化思维,有商务的洗脑式忽悠,有用户的激情式追求。这一整套系统机制的形成,需要太多情绪参与进去了,这应该算是比较难替代的了。

可之后呢,苹果最近几年的进展似乎没那么大了,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在吃老本。然后就是搭上了摩尔定律所演进的电子行业发展进程,每一代手机换一个好一点的处理器,好一点的摄像头,更大的内存,完全就是机械化操作了。这一进程里,苹果公司需要的不再是设计了,仅仅靠商业宣传调动人们的情绪就好了。

人们的情绪系统无疑是我所知的最复杂的系统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当下的体验再夹杂一些爱国或者爱某些品牌等等的一些价值观。要想鼓吹这个群体购买产品,你必须综合所有的因素去做一个用户画像,然后对症下药,或请明星代言,或拍一段吸引人感官或者调动用户情绪的广告。

由于用户情绪的多变,我很难想象可以让机器对这个群体形成系统化认知。所以我觉得,可能未来针对价值观生产的行业是机器很难替代的。其他机械程式化的操作,无论是基于声音的、感官的,只要能被建立模型,那么机器就有机会去替代。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