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21题试题分析:

本题共5分,平均分2.3分。

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认真,没有按要求答题 :第(1)问,要求在年代尺上任选三件有关联的历史事件 ,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关系展示出来 ,并说明设计理由 。好多学生只选三个序号,没有用示意图表示 ;还有个别同学 用文字把三件事表示出来 ,没有按要求用序号 。对设计理由的叙述, 语言逻辑性不强,没有展现事件之间的关系 。

2、答题脱离材料 ,语言概括性不强 。第(2)问:根据材料二 ,请概括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好多学生没有根据材料 ,脱离材料 答题 ;语言的概括性不强 。

3、答题没有 条理 ,几问几答,几分最少答几个要点,用分号或①②表示

应对策略:

1、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重大事件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动手用示意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能够用语言表述清楚 。

2、教给学生答题方法 ,如果是要求 根据材料概括出一个问题 ,说明答案就在材料中,让学生多读材料抓关键词,小短句,进行概括总结 。

3、答题要有条理 ,几问几答 ,也分答几个要点 。并要教给学生用分号或①②表示

第22题分析

总分6分,整体均分1.9  ,整体得分率偏低。

一、存在问题

1、审题不认真,如第一问要分析英国被法国憎恶的原因,有不少同学达成了美国的原因。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注意时间,把英国在经济方面答案写成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2、基本史实识记不准确。如第2问基本依据,“农奴成为自由人”答成“奴隶成为自由人”。第三问“明治维新”写成“明政维新”、“百日维新”等错误写法。

3.错别字,书名号问题严重。如“明治维新”很多同学加书名号,写别字。

4.不会审题,不知道问题问的是是什么,胡乱答。

二、应对措施

1、我们在平时上课中要关注与基础知识,把基础知识渗透在平时的课堂中。

2、在平时的课堂中,对于历史专有名词要加以强调,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错别字。

3、把基础知识与习题训练结合在一起。在做题中锻炼学生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能力。

第23题分析

目前23题进度90%,总分6分,整体均分2.0,得分率33.3%,偏低。

一、存在问题

1、分类不准确.这与学生做题、见题少有关;与提炼主题有关;

2、分类史实混乱。主要集中在把“辛亥革命”归纳到无产阶级性质的知识体系内,暴露出对知识点的性质认识不准确;

3、漏答现象严重。第二问两个问题,第一问“思想解放与社会革命的关系”漏掉不答的学生较多,这直接影响到了均分的提高;

4、知识点记忆混乱。第二小题第二问举例说明是今年中招高频题型,但是学生在史实匹配上错误百出:有将启蒙运动与巴黎公社连在一起的;也有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辛亥革命”建立联系的;

二、应对措施

1、高频考点知识点涉及的史实及影响强化记忆;

2、中考“举例并说明”题型方法指导、训练要到位;

3、强化审题方法指导,坚持复习文本与做题相结合;

三、复习建议

1、从“全国视野”出发,对今年中考命题做到底清(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3:4:3)

2、从近五年中考真题中梳理命题规律:紧抓历史主线知识,主题与专题相结合;文本复习与典型试题训练相结合;复习方法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3、多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适时调整复习进度和策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兴趣。

二十四题试卷分析:

一、得分情况:本题共计8分,四小题,分别是3、2、1、2分。考查世界现代史“改变世界的人与事”也就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试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点,试卷均分4.13,我的曾返工两次,造成均分偏高4.49,感觉和其他题比较起来得分过半实属不易。

二、存在问题:

1、历史人物和事件联系不清,搭错线,叙述毫无章法,错误百出。如拿破仑领导了法国大革命、将革命推向高潮等,列宁领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等,罗斯福施行新经济政策等等。

2、答题格式漏洞百出。该加书名号的不加《拿破仑法典》《凡尔赛条约》等,不该加的乱加,事件也加《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等。对事件了解过少,导致语言叙述不准确。

3、审题不清,多答、漏答、乱答现象严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格局,学生答成一战后的、二战后的,发明成果白炽电灯,答案五花八门。4、错别字现象严重。在答专业名称时(人名,文献名,事件名、物品名)别字现象十分严重,凡尔塞、白纸灯等,涉及到此类一律扣分。

三、应对措施: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史学体系,让学生能分析清楚正确的历史事件顺序,历史人物联系。

2、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是世界史,人名地名事件名,比较不好记,多动手,多写多记,以写代背,写背结合。

3、注重方法技巧培养,在限时训练中培养方法技巧,讲练评结合,注重学以致用,趁热打铁。

四、复习策略:

1、课堂上注重史学体系脉络,注重事件的整体性和详略性,帮助学生分析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原因、性质、影响等不好理解的,轻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基础知识,注重事件联系,前后、中外等,帮助学生站在一定高度总揽历史。

2、讲练评结合。课堂时间分配均匀:20(5)+10+10(5),前面讲,中间练,后面评,师评,学生评皆可。轻速度,重实效,稳扎稳打。

3、多做题,多考试。课上讲练,课下布置课后习完成,间隔时间进行小测验,找一套试卷,限时一节课完成,答案可简。力争“每做一套题,少错一道题”。

25题试题分析

本题小短文,满分5分,平均分是1.7分。

本题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以下几点

1,题目不概括,抓不住主题;题目和内容没有联系,也就是不扣题;还有些学生就没写题目。

2,学生审题不清,题上要求中外各选一件事写成小短文,部分学生写了四件事,还有一些学生只写了中国的两件事,还有一些学生只写了外国的两件事。

3,小短文内容五花八门,有直接罗列4件事的,事件之间没有联系,没有比较,更没有趋势,错的是千奇百怪,几乎没有共性,差不多一人一个样。

应对策略和复习建议

对小短文进行一个专题练习,先让学生知道小短文评分标准,再进行比较类,联系类和年代尺类小短文写作练习,老师一定要批改,指出学生的不足,纠错再交,哪怕一篇小短文多返回几次,直到完全符合才算过关。这样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以后考试不至于在小短文上失分太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