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太迟,小伙发现已是艾滋病晚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前段时间,武汉一则新闻再次轰动社会。

小伙生病发烧求医,几经周转最后在武大中南医院查出是HIV阳性并且已经到达艾滋病晚期。医生分析该男子可能是和性伙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传播和感染。

专家:晚发现导致确诊延迟很常见

新闻中出现的事件并非独例,我国也存在很多HIV延迟诊断案例,甚至很多到了艾滋病晚期才被确诊。

多数感染者出现了腹泻、发热、头痛、皮疹等症状才去就医,而很多非专科医院只会对症处理,往往忽略了HIV感染的可能性,这时可能已经耽搁很久了。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统计数据,从患者出现艾滋病发病期的第一个典型症状到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大多已经求诊超过3 个医院、 5 个医生,经历了约 2 个月的求医历程。中国艾滋病患者的整体发现时期较晚,很多被发现时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已经低于 50个/mm3,这也就导致了治疗困难、在确诊前易传染他人两个重要问题。

不仅是中国,晚发现是很多国家的通病

法国公共卫生局表示,2017-2018年间,超过1/4新感染者晚期诊断。

在英国,40%新感染者诊断感染艾滋病时CD4计数已经低于350个/mm³,意味着这40%感染者刚诊断感染就已经进入了艾滋病期,其中20%新感染者CD4更是低至200个/mm³ 。

为什么会出现晚发现?

我国一项《2009—2017年医疗机构新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晚发现情况分析》指出,晚发现者占68.4%。研究选取了确诊HIV感染后91天内进行过CD4细胞计数检测的HIV/AIDS 293187例。2009—2017年我国医疗机构新报告成年HIV/AIDS晚发现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

分析指出,晚发现主要与男性、汉族、老年龄组、低文化程度、已婚有配偶、其他就诊者检测和常住人口有关。

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教授认为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病人对艾滋病认识的缺乏,不了解哪些是高危行为、什么情况需要做艾滋病筛查。

第二,部分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重视程度不足,比如不了解艾滋病的常见六大症状,比如忽视年轻患者突然出现的反复肺部感染、脑膜炎等情况时存在的艾滋病可能。

除此之外,对HIV检测的恐惧,否认自己会感染HIV,担心被歧视等也是诊断延迟的重要原因。

早发现早治疗需要全社会参与

目前我国还有30%感染者未被发现,不排除部分人被发现时已经是艾滋病晚期了。除了耽误治疗,更容易造成难以察觉的“隐形”传播。因此迫切提高检出率,减少延误诊断尤为重要。

医疗机构是发现艾滋病病例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容易忽略艾滋病感染初期出现的流感样症状。社会医疗层面,大力提高我国医疗机构HIV/AIDS早发现能力,以及落实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检测与咨询策略,以促进高危行为人群早检测。

个人层面,除了在疾控、医院进行血液检查,大家还可以选择在家就能进行的自我检查,如唾液检测、血液检测等。提高 HIV 感染的早期诊断,需要社会、大众、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来自拉米医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