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天宁寺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15
天宁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开山祖师乃金陵牛头山幽栖寺的高僧法融禅师,当时来常州募化斋粮,因信众较多,环境清幽,便筑室十余楹为居,是为天宁禅寺之创始,唐天复年间(公元902-904年),维元禅师“施舍利、卜寺址”正式建寺,名“广福寺”;唐末更名为“齐去寺”;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曾改为“万寿崇宁寺”;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改“崇宁寺”为“天宁寺”;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天宁寺又改为“报恩广孝寺”;至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335-1340年)仍复称天宁寺,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千百年间,天宁禅寺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五次,现存的主要殿宇,是清同治、光绪年间,在普能、善净禅师和冶开禅师等主持下,经过四十年的时间逐步修建,形成了“基广百亩、殿宇宏峻”的格局,建筑有巍峨高大、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天王殿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及两阁等,寺后有天宁林园,至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共有殿堂楼阁及僧僚杂舍479楹,常住僧众八百余人,寺基130余亩。
天宁禅寺规模宏伟,建筑精美,法会之盛,闻名遐尔,庄严妙胜,甲于东南。故有东南第一丛林之称。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日下文]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全国禅宗四大丛林。1949年后,天宁禅寺受到常州市人民政府的保护和维修。
  
“文革”期间,遭受严重破坏,佛像经书、文物法器荡然无存,寺院殿堂房屋均被外单位和居民占用。
  
大雄宝殿复建于清光绪年间,为重檐殿山顶式的仿宋建筑,殿高九丈九,进深八丈多,殿内八根梨木(质地坚硬,稀有珍贵的树种)大立柱,每根高达1835米,直径80厘米,直撑殿顶大梁。殿内有各种砖雕,木刻飞禽走兽,以高大、端庄、奇特细腻典雅,形象生动传神。
1979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天宁禅寺进行全面修茸,并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寺院方丈松纯大和尚等全体僧众的艰苦努力下,在社会各界人士及善男信女的大力支持下,殿堂整修,佛像重塑,法器新铸,使千年古刹重现了当年栋宇摩霄汉,金碧灿云霞的盛景。据不完全统计,天宁禅寺自修复开放以来,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旅游者六十余万人次,被誉为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