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的鞋跟尖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3

鞋跟尖差称之为Heel-Toe Drop或Offset。跑鞋的跟尖差是相对于过去跑鞋市场、较为新颖的词汇,原本这只是跑鞋设计的概念与构想,但在《天生就会跑》畅销之后这个议题又再次被提了出来。

在赤足跑与极简鞋风行畅行跑步市场时,跑步研究科学发现三个相连关系。第一,他们发现赤脚跑小腿会非常酸痛。第二,这个酸痛是运动生理上非常合理且正常的,因为我们很少使用它。最后则是,赤脚跑与极简鞋几乎都是 0 mm跟尖差。于是在运动力学及生理学两造的研究下,甚至是李伯曼的研究也提出:「人体适合跑步,即使是赤脚状态也是。」于是就展开了『鞋跟尖差』的研究。

©themotivatedrunner

他们发现,许多跑鞋的跟尖差都非常地高,特别是越讲究避震与价钱昂贵的鞋款,那些跑鞋的足跟差甚至超出了 10mm。因为人体天生就有赤脚跑时的防御机制,所以当跑步的经验逐渐提升后,对于鞋跟尖差的敏感度将会提高许多。鞋跟尖差数值越高,在落地感就越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女人更有所感:穿着平底凉鞋跟高跟鞋,是否给你完全不同的感觉?

透过运动科学的研究,最后得到分明壁垒的两个结论: 鞋跟尖差越高的鞋子,不管避震与否,脚步落地时将会影响跑者以脚跟或是中足落地,往前迈时鲜少使用阿基里斯腱。而鞋跟尖差越低的鞋子,脚步落地时将会影响跑者以中足到前足落地,往前迈时会大量使用阿基里斯腱。比较稀有的特例是非洲籍的跑者,因为即使他们穿着鞋跟尖差非常高的鞋子,他们也早已从持之有年的赤脚跑演化使用阿基里斯腱的本能习惯。 在不论鞋底避震层中底大底的前提下,鞋跟尖差显示阿基里斯腱的活化与否,一来活络的阿基里斯腱将有助于跑步动作向前推进的力量,二来阿基里斯腱的弹跳动作也意味着提升关节可动区。同时,身为最强肌腱的它也背负著吸收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工作。意味着如果没有使用阿基里斯腱作为跑步的动力来源,可能跑得不够快,以及跑完后大腿会异常酸痛。许多跑者常会有跑步过程中小腿肚抽筋的情况,如果不是锻炼不足,大概拿起鞋子一看就发现鞋跟尖差过高的问题。 既然如此,我们该怎么界定多少的鞋跟尖差是最合宜的?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最好选择鞋跟尖差在 6 mm以下的鞋款。此外,根据跟尖差也有不同的分别: ⦿ 0~4 mm,避震能力极低,通常被称为极简鞋款,普遍作为竞赛使用 ⦿ 4~8 mm,避震能力较低,通常可以用做强度训练并用以竞赛 ⦿ 8~12 mm,避震能力中等,通常被定义为训练鞋或为长距离使用的跑鞋 ⦿ 12 mm or more,高避震的慢跑鞋

*图右建议适合跑者仅供参考,实际状况请按照个人需求斟酌。

自2010年开始,许多厂牌的跑鞋设定都从原本的高落差慢慢减小。唯一改变较少的是非公路用鞋的越野跑鞋。但这与避震没有绝对的相连关系,如近几年声势上扬的hoka one one讲究高避震的跑鞋,尽管是高避震鞋款,但它们大多数鞋款的跟尖差却在6 mm以下。 但是初学者的跟腱未经过锻炼就贸然穿低跟尖差的鞋子,将会导致阿基里斯腱疼痛问题,所以建议初学者随着训练时间的提升、从高跟尖差的慢跑鞋,慢慢转换到低跟尖差的路跑鞋甚至是零跟尖差的马拉松鞋。 所以未来当你前往鞋店挑鞋时,除了注意尺寸大小外,也该注意鞋跟尖差。可以去思索在穿起来最舒适的鞋与跑出最佳成绩的鞋款间,确认两双鞋分别的鞋跟尖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