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记忆:1940年11月的定县古城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河北定州是“九州咽喉,神京扼要之区”, 自古以来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648年,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因军事需要在此地建起土城,这也是定州最早的雏形。

公元前154年,这里被作为了汉“中山国”首府,并开始在城内修建亭台楼阁。到了公元54年,中山简王刘焉开了四座城门,并在北城用石头修建了暗渠水道,使唐河之水可以流入城中。

1368年,都督平安着手拓展城墙,建成后的城墙周长26里余13步,高3丈。并且在四门都建了瓮城,上面还搭建了门楼。

1619年,州牧沈庭英给定州的四座城门命名并挂上匾额,北门叫“瞻宸”,南门叫“迎泰”,西门叫“望恒”,东门叫“观海”。

本组图片拍摄于1940年11月,虽然民国时期战乱不断,定州城墙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我们依旧能够从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中一睹当年定州城墙的风采。

解放后,因城市规划需要,相继拆除了东、西、北三个城门。 现存明代南城门门洞三座,成为了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