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彷徨》主要讲了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2-01
现代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创作于1918年~1925年间,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到1925年大革命前后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各种社会问题,体现了鲜明的“五四”时代精神,表现出作者分明的爱憎和对整个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涵集中显示在4个方面。

首先,作品愤怒批判了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吃人本质,揭露了封建卫道士的虚伪性和欺骗性。《狂人日记》、《孔乙己》、《祝福》等篇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描写了封建社会腐朽观念对人们的毒害和摧残,以作品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对整个封建制度和旧礼教发出了沉痛的控诉和彻底的否定。

其次,作品表达出对劳动民众特别是农民和妇女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阿Q正传》、《故乡》等篇突出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重重压榨下,农民所遭受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并且在深深同情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揭示出他们麻木、不觉悟的思想状态;《明天》、《祝福》、《离婚》等篇则通过对一系列妇女形象的生动刻画,表现了处于封建社会最底层、受迫害最深的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并以此表明,如不从根本上摧毁整个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妇女便不可能得到彻底解放。

第三,作品倾注着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情关注和对知识分子特点的深刻剖析,如夏瑜(《药》)、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子君和涓生(《伤逝》)等人的命运虽有不同,但都揭示了一点:知识分子如果不把自己的追求同广大人民的理想结合起来,其失败的结局是难以避免的。鲁迅的同情与批判的态度正确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时代历史特质:他们往往是革命运动中首先觉悟的分子,但他们个人的抗争又是软弱无力的,他们个人的解放同样不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解决。

第四,作品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在《阿Q正传》、《药》、《风波》、《头发的故事》等一系列作品中从不同侧面形象地总结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严重脱离广大群众,特别是没有组织发动和教育广大农民。这从思想革命的层次上启发人们,中国革命的出路在于充分发动群众,使广大人民真正觉醒。《呐喊》、《彷徨》凝聚着鲁迅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目光,体现出他对中国历史的深切了解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典型形象的成功塑造,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典型,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极广的生活概括力,体现了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高超的典型化手法。鲁迅还具体运用了白描的简洁手法,“画眼睛”、“勾灵魂”的内心刻画,精确、传神、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夸张、讽刺等多种艺术方法,使其塑造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魅力无穷。

二是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这两个集子里的作品,无论是人物、景物,还是情节、语言,都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民族特征。鲁迅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线索简洁、层次分明的结构方式,还特别注重了对口语的加工提炼和对古语的灵活运用,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古朴、凝重而又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风格。此外,鲁迅在小说的开头、结尾、氛围渲染等方面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手法,并加以民族化的创新。

《呐喊》、《彷徨》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精湛新颖的艺术,对整个现代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学语文课本选入了这两个集子中的8篇小说,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鲁迅思想和艺术的风采。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