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的不是变老,是怕老了一无所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我怕的不是变老,是怕老了一无所成

01

不久前因为工作上的疑难杂症,情绪既低落又焦虑。

朋友看我一天天愁眉苦脸,茶饭不思的,就推荐我看一部美式黑色幽默成人动画《马男波杰克》说是看完准包治百病。

要不是带中文字幕我真的感受不到它的幽默,看完之后,反而糟心透了,全是黑色。

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叫“冻龄点”,台词解释是:冻龄点就是你停止成长的那一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步入婚姻的殿堂,开始安居乐业的那一刻,或者是你碰到一个全身心爱你,一直呵护你并想让你始终如一的那个人时,然后你就再也不会成长了。

而我引申认为它包括身体和灵魂,引入工作、生活、感情、社交等因素,从里到外综合渐变的一个过程,忽然在某一刻就停止了。

看完这句话我就陷入了沉思,一方面是我们什么时候渴望安居乐业,渴望舒适和安稳;另一方面我们引以为傲的年轻,什么时候开始惧怕变老,却常常以老自居。

有没有这样一种看不惯又干不掉对方的感觉?

公司里面的那些小年轻,他们拥有年轻的肉体,丰沛的精力,健硕的身材,饱满的胶原蛋白,要命的是还比自己有才,有时间。

公司一帮人,蹲在一起,围个圈儿。

90年的说,都还没有成家立业,连对象都没有找到,小年轻们都已经扯证儿商量着要二胎了。

92年的说,都没有攒够钱出国旅游见世面,小年轻们都已经进出几趟像意大利、法国、美国、英国这些大城市了。

94年的说,才刚入职,融入部门稳定下来,小年轻们都已经换了几份工作,工资还越来越高。

96年的说,感觉自己成天都是在耗时间,对时间无感,活得跟老态龙钟一样,好着急,好讨厌现在的自己。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哎,我们老了,时间又无情地把我们的身体掏空了一次。

02

说实话,在工作中我人不聪明还木讷,又挺怕因为过度竞争而被人替代。

我也知道不努力对于老板来说开人是轻而易举动动嘴的事,他不会在意你上有老下有小,也不会在意你硬朗的资历,更不会在意曾经大杀四方的功绩。

企业家不是慈善家,一份通告就能断薪断社保,就跟社区断电断水一样简单。

特努力,不敢玩耍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

匍匐佝偻在电脑面前调试那些冗长的RMB和USD数值,有时不能推平,又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重来,之后才能把表格保存到指定的路径,一点不敢玩忽职守。

气儿还没有喘匀称,嘴唇皲裂,就得投入下一项任务。

经常斜挎一台电脑,提一摞资料,地铁换公交,公交换步行,按预约的时间到人家公司谈合作,有时候谈到中午结束,人家笑脸相送到电梯口,心里却抱怨人家真抠门也不打算招待下,就一个人在CBD幽暗深处的饭馆点上十块的盒饭将就,连三鲜汤都不敢奢侈下。

一边吃饭下矿泉水,一边给我的感受就是: 没大手大脚赚钱的实力,真没大手大脚花钱的毅力。

03

那家餐馆儿掌勺的是个小伙子,和我一般大,我问他这么年轻怎么不去外面闯一闯,挣的钱应该比现在多吧?

小伙子摇摇头说, 一没文凭,二没颜值,三没背景,四没朋友,还是算了,起码现在有舅罩我,我还是个说话好使的主厨,出去,指不定跟咸鱼一样被曝晒死得更快。

听完我是绝望的。

结账的时候,是小伙子他舅,也就四十开外的样子,带个有点掉色的金链子,佩戴了个金表盘子,手里捧着大寸的手机看当下最热门的古装剧,悠哉乐哉,跟个小孩儿一样。

看完我是紧迫的。

发现自己同样有一个这样致命的缺点:我给自己规划了很多事却一件没有做,我给自己许下好多承诺,却很少有兑现的,自己给自己扇了好多个响亮的耳光,却从来没有感到过疼。

我总是害怕来不及,总是害怕变老,慢慢我发现,对于年龄的恐惧,并不是年龄本身的攀爬上长,而是恐惧老了自己仍然一无所成,一无所得。

害怕的本质其实就是害怕失败,同样也因害怕就避免了成功。

就跟《阳光小美女》里说到的:你知道什么叫失败?真正失败的人,就是那种特别害怕不能成功,怕死了,连试都不敢试的人。

不幸的,我恰恰就是。

04

特努力,不敢玩耍的滋味能让一个人的生理系统紊乱。

更让人抓狂的是,那些小年轻花很少的时间却能做很多事,受了很多夸奖,邀了更多的功,拿了很多的物质奖励。

我是凭积累的经验做事,有时一塌糊涂;他们是凭优秀的才华做事,对我穷追猛打。

感觉快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丧失存在的优越性了。

再也没有什么资格说什么头晕目眩,眼睛干涩发胀,颈椎酸,腰椎疼痛,腿脚发麻,代谢不畅之类的话。

也不敢在椅子上坐一会儿醒觉宁神,顺便浏览一下弹窗网页,看一下昨天的杂志。

意识到一种未老先衰的危机,寻求一种能量转移。

热爱工作。

手里的任务绝不等到deadline完成,一边创新一边主动,企划案,报告,纪要,谈判业务等习惯今日事情今日毕。

热爱生活。

不懒觉和熬夜,绝不kill time,到点就睡到点就起,做饭,洗碗,拖地,喂猫,浇花等不拖延,不掉进时间黑洞里。

热爱兴趣。

周末鼓励自己温习爱好,踢足球,看画展,学摄影,写文章,精气神好了,生理状态也顺了。

取悦自己的人才能被现实接纳。

不妨多给自己试错的机会,不等想明白才去做,做着做着就会想明白的。

05

看过罗曼·罗兰一本书叫《约翰·克利斯朵夫》里面有句话: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但人这个物种很容易贪恋往昔,喜欢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喜欢沿用过去那点可怜的经验,喜欢过到手的舒适区,喜欢稳扎稳打喜欢患得患失。

时常给人一种观念上的错觉,以为不进不退方能永生,殊不知人只有接受挑战接受改变才不会抵消加速下坠的落差。

所谓的“安稳”“岁月静好”,都是由上进和努力向上托住的,拖不住就有向下的力拉扯,胡思乱想,萎靡不振,迷茫僵化,就产生了老态心理。

说自己老的背后就是在承认自己的不作为。

现在我就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11岁就知道自己要什么?

一部分是别人说的,需要见识需要给自己的人生塑造很多种选择,人看到世界才能看见自己的人生。

另一部分我觉得,有比较才有绝地反击,有危机才有破釜沉舟,世上哪儿有什么唾手可得,都是被逼到那个退无可退的份儿上了才想起抵抗。

做自己想做那类人,过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兴奋一点,蹦跶一点,新鲜一点,倒腾一点。

之后想要的和未曾预料到的惊喜,都会如期兑现。

END.

文| 雷垒

其实,写文章这件事,我很当回事,别人可能只是一个兴趣。

希望你所在的城市能有个好天气,你所在的角落能有个好心情。(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皆因落笔即成,不喜勿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