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男孩气死老母亲?了解男孩成长3阶段,理解他们真正的内心需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3

昨天我坐公交车时,看见一位疲倦的妈妈带着六七岁的儿子上了车,看样子刚兴趣班放学。妈妈背着大包小包和儿子的乐器,坐下,示意儿子也坐下,精力旺盛的儿子死活不听,一会大吵着往妈妈身上撞,一会从车头跑到车尾。司机师傅温和提醒小朋友不要在车厢乱跑,无果。后来司机火了,冲着妈妈喊:你管不管你家小孩啊!吓得小男孩立刻坐好了。

曾经听过一位妈妈吐槽:如果你有个女儿,你会在家里、娃娃边、书本旁找到她;如果你有个儿子,你可能在这里找到他:床下、柜子上、树上、河里、阳台栏杆上、泥巴地里……

不少成年人都发现,相比较性格平稳的女孩,男孩的成长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时期表现的状态有时简直令我们措手不及。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接触了到了大量的小男孩,说实话,乖巧听话的小男孩简直“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有着永远发泄不玩的旺盛精力。

许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惑:面对“不听话”的调皮小男孩,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也不清楚要怎么给予他们帮助 。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家史蒂夫·比达尔夫在著作《养育男孩》中提出, 没有任何一种固定的解决方案能帮助男孩 健康 成长,我们需要明白,男孩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解决方法都是不同的。

理解了男孩成长必经的三个阶段,自然也就能理解男孩不同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了解到他们真正的内心需求,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家男孩成长的好方法。

男孩从刚出生到上小学前的这6年,可以说是男孩一生中最可爱的时光了。

这个阶段,父母需要以孩子为中心,提供给他足够的爱的安全感。母亲会是对儿子而言最重要的人物。

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很早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在蹒跚学步时,男孩会不停地乱跑,激动地用步伐开拓“新世界”。女孩喜欢把积木堆成平平稳稳的城堡,男孩则喜欢把积木堆得越高越好,并在积木倒下的那一刻欢呼雀跃。

性别差异无所谓优劣,只是父母需要注意千万不要区分性别对待孩子, 比如有的家长更喜欢拥抱和安慰哭泣的女儿,却对哭泣的儿子要求非常严厉。这都是不合适的。

如果条件允许,男孩3岁前不要入托,而应待在家里由父母或其他至亲(祖父辈)照顾。 男孩过早与至亲分离,进入一个完全陌生、没有安全感的地方,会陷入分离焦虑。

尤其是过早离开母亲的男孩(比如父母离婚后和父亲一起生活、母亲突然消失),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大可能会关闭自己温柔可爱的一面,性格中经常表现出急躁的一面,成家后也无法对妻子和孩子表达出自己的关怀和柔情。

这一阶段,母亲的角色对于男孩是最重要的。

如果母亲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对男孩严格要求、定下种种原则,但是从不打击、辱骂孩子,那么男孩一定会大踏步成长。

如果母亲还能够愿意经常给男孩读读绘本、讲讲故事,在交流的过程中教给男孩知识,这将会极大促进男孩的大脑发育,让其更好地适应 社会 。

我之前有位男孩妈妈坚持每晚临睡前给孩子读绘本,读完了会让孩子和妈妈交流一下感受,这样坚持了3个月,我能明显感觉到这个男孩在课上课下的积极改变。

对于这个阶段的男孩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接受各种早教,而是和照顾他们的人保持亲密的关系,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善意。尤其是要能够从母亲身上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包容,让孩子在今后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大踏步向前走。

男孩大约在小学阶段,会突然变得“男人气”十足,就连安静的男孩也会喜欢舞刀弄枪,幻想自己成为超人,渴望与“怪兽”战斗。不同于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父亲将会是对儿子而言最重要的人物。

这个阶段父亲最好多分出一些注意力给到儿子,满足儿子想要模仿父亲变成男人的愿望。如果这个阶段父亲忽略了这一点,那么你就会发现儿子总会时不时地给你制造点麻烦,从而引起你的注意力。

史蒂夫·比达尔的这句话可能说的有些重了,但无疑也是 希望引起忙于事业的父亲们重视,帮助其认识到自己在儿子这一阶段的重要性。 尽可能地拥抱他、触摸他、和他打闹、出去运动,也可以像妈妈一样给他读书、讲故事、讲你小时候的故事,你会发现,儿子难得地专注听讲。让儿子参与家务劳动,教给他生活技能,但 一定不要要求过高,主要是提升他的兴趣,经常肯定他: 这件事你做得真棒!

父母们一定要尊重和理解这阶段男孩旺盛精力背后潜藏的“成为一个男人”的愿望,发自内心的认可他们的想法,耐心听他们倾诉,重视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相信男孩在小学阶段给你惹的麻烦要少很多。

男孩14岁左右,大约初中开始,会有一个共性:好辩、焦躁、喜怒无常。他们不仅外形上会发生巨大变化,心里也极度渴望打破外界的条条框框,获得“重生”。这个阶段的男孩会和父母疏远距离,开始对大人失望,渴望走向 社会 ,获得来自 社会 的认可。

这个阶段的男孩充满激情,迫切想冲到外面的世界寻求刺激,不喜欢安静呆在家中陪伴家人。 他们向往更广阔的世界,却不知道如何对这个 社会 做判断。 这个时候, 社会 阅历不足的他们很有可能染上吸毒、酗酒、赌博等恶习。

这个阶段,叛逆的男孩们很容易与父母起冲突,尤其是和父亲。他们更需要一个父母之外的 社会 上的引导者。 可以是学校的老师,运动队的教练或者其他长辈,但这个人必须得到男孩的认可,并且本人三观端正、关心男孩。

这位引导者需要教给男孩在 社会 上的重要生存技能,并启发他们,教给他们一些 社会 入门知识, 比如,如何察言观色,如何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男孩们这阶段也会非常在意引导者的看法,倾听领导者的建议。

史蒂夫·比达尔在书中提到一个15岁的男孩辍学在外打工时迷恋上了骑机车,他觉得特别酷。父母非常担心,希望给男孩买 汽车 ,但男孩根本不听。结果突然有一天男孩主动说不想骑机车了,原来是他打工的老板说骑机车在马路上飞奔是“傻瓜才做的事”。就这一句话,男孩立刻打消了骑机车的念头。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男孩作为一名成年男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有责任感、全面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等。其中,又以让男孩学会坚忍为重点。 古往今来,成事者绝不能缺少坚忍。

史蒂夫·比达尔建议父母 让孩子加入为别人服务的行列, 可以帮助老人和残疾人,还可以帮助弟弟妹妹学习。 让男孩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满足感,同时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感谢,建立自尊。

有时候运气不好,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引导者,怎么办呢?强大的 社会 支持网也有同样的作用。这就需要父母有意识地经营自己的社交圈,起码有一两个好朋友、好邻居、长辈。

男孩和父母产生冲突,多半冷静下来就会后悔,却又不想那么快与父母和好,这时他们可能会跑到父母的好友或长辈亲戚那里去吐槽自己的父母。这时长辈们通常都会好好劝解男孩,做父母和男孩之间的“桥梁”,帮助他们打开心结。

这些 社会 支持网无疑会给陷入迷茫的男孩指明正确方向,以免他向 社会 上不良人士获取“不正确”的帮助。不过,这就需要父母有意识地经营自己的社交圈,为孩子提供这种支持。

我们需要很多这样的引导者,只有如此,才能为孩子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人生方向,然而找到合适的引导者,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努力才可以。

从出生到6岁 ,男孩需要充足的关爱,通过被爱形成安全感,这个时期母亲的角色对男孩而言举足轻重。 6岁到13岁的小学阶段 ,男孩开始学着“成为男人”,他们迫切想从父亲身上学会成年男性应具有的特质,这个阶段父亲对男孩的成长意义非凡。 14岁开始, 男孩会变得焦躁不安,开始向心目中的“男人”转变,这个时期他们迫切需要一位 社会 上的引导者帮助他们慢慢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男孩与女孩天生就存在性格上的不同,苦恼于男孩“不断惹事”的父母,有空不妨读一读《养育男孩》,了解了男孩成长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混世小魔王内心真正的需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