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的家乡的河水长年不断流,这些年都干涸了,什么原因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庄稼的血液。人们对水的利用是越来越普遍了。沿河两岸的农民,都想尽办法用河水灌概田地,你用一些,他用一些,由于处处截流,下游当然就干涸了。有些地方,为了多用水,还建一个又一个拦水垻。为什么以前河水长流呢?也是因为以前河两岸农民对河水利用不够。就说浇地,拿什么浇,一个村连一台机器都没有。谁见过用水桷挑水浇庄稼?以前有,你说能用去多少水。只有眼睁睁看着河水顺流而去。这就是河水以前常流现在干涸的基本原因。当然干旱也是原因。

我们生活在黄河滩区,紧靠黄河。以前黄诃常常发洪水,秋季不保收,国家要求我们确保一水一麦。可你再看现在,三门峡之后,黄河上又建起了小浪底工程。彻底控制了黄河水。又在黄河滩区建了许多的提管站,直接将黄河水引进了农田。现在黄河水不也变小了吗!完全改变了黄河的面貌。

生态遭到破坏

那是因为现在没有人清淤了! “小桥流水人家“ 一直是儿时记忆中的美好景象,可是如今再回到农村老家看看,那里的河流大多淤塞,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地表径流已经破坏殆尽,遇到特大暴雨,容易形成水患。

其实在1990年之前,很多农村是没有自来水的,居民用水依靠河流、沟渠、井水等等,在水稻生长季节,需要大量用水,农业站需要从大江大河调水灌溉,这些沟渠就是水路,以前的生产队每年都要组织人力清理沟渠。对于河流,也需要定期清淤。


第一:淤泥是非常好的肥料,以前农村种地少不了

那时候,化肥的使用量不高,人畜排泄物也没那么多,河泥就是很好的底肥了。人每天要吃五谷杂粮,都要从土地获取,一茬茬、一年年地生长庄稼,土地里面的营养物质会逐渐减少,最终影响产量,特别是一些磷肥、氮肥、钾肥会逐年变少,需要补充。河道的淤泥中,含有大量腐烂的植物、动物组成部分,丰富的营养元素,经过河底细菌的发酵作用,已经成为游离状态,便于植物吸收利用。


以前在农村,农闲的时候,可以看到大人撑着小船,拿着特制的工具,实际上是一种夹具,相当于两个勺子,上面是两根长竹竿,并拢后就可以捞取河泥,提上来,放到船舱里。一个成年人,一个工作日,可以整一千斤淤泥,放到方塘里面腐熟一下,方塘里面铺有植物碎屑。在土地开垦之前,把淤泥铺到田里,晒一两天,耕田的时候,就被翻到下面去了,成了底肥。


在清淤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就在一旁玩耍,里面会夹带不少田螺、河蚌之类的东西,用篮子过滤淤泥就可以得到,收集起来,晚上爆炒螺蛳,或者是河蚌炖咸肉,可以美美地吃一顿了。

第二:清淤可以改善水质,我们都是喝着小河水长大的

俗话说,流水不腐,河边生长着大量的杂草和树木,大量的落叶飘到河里,逐渐沉底,这些叶子腐烂变质,就是淤泥了。同时,河里也会有不少动物尸体,长年累积,滋生细菌。河里面的淤泥积攒过多,河床抬高,河水里面的藻类大量滋生,河水泛绿,几乎成了有毒的水体了,农民用这些水洗衣做饭,很容易得病,淤泥过多,河里就会滋生其他生物,比如:钉螺之类的东西,传播血吸虫病


同时,河泥过多,会导致水葫芦、浮萍等植物疯长,覆盖整个河面,导致下面的水质变坏,整条河流就会散发臭味,这样的河水是有毒的。定期清理淤泥,漂浮植物就会少很多,谁就会变得清澈了。


不要嘲笑过去村里人用河水洗衣做饭,这样的情况才过去30年,我们记忆中一直如此,好日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第三:清淤可以方便防汛,抗旱

河流的另一个功能就是防范洪水,在雨水多的季节,土地来不及吸收降雨,就要通过河流排出去,一直汇集到大江大河,干旱的季节,河流也要负责储水,浇灌土地。如果河底淤泥增加,水流受阻,遇到洪水,就会泛滥成灾,同时干旱季节的储水不足,影响灌溉。


定时清淤就是保证河流畅通的良好手段,过去是人工,每家安排劳动力,现在是机器,通过管道抽取河底的淤泥,扬到岸上,作为肥料使用。

疏于管理,河道淤塞

如今,农村的饮用水基本上依靠自来水了,河流的作用弱化了,庄稼大量使用化肥,对于自然肥料需求下降,人们就不会积极清理河道了,很多曾经的河流,已经被大量的落叶、枯枝淤塞,更有不少的河流成了人们倾倒垃圾的场所,一片狼藉。


很多地区在搞工业开发的时候,遇到大河,可以架桥,那些几米宽的小河流,直接堵死了,连涵洞都不留一个,成了死水,逐渐干涸,成了常态,长此以往,不利于农村生态。

这里的河床也干了。


总结:

梦里的潺潺流水不再流淌,浓醇不少地区已经是满目疮痍,不忍回头再看了,再过几年,那里肯定会杂草丛生,荒芜一片,人口都迁移到城镇去了。

我家乡河流也有一些接近断流,这种现象挺普遍,甚至黄河的某些河段就曾接近断流。不同于很多人认为的地球水资源减少,其实更多的在于全球降水和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目前全球的具有水资源共13.8亿立方公里,若平均分布在地表,地球表面将有2000多米平均深度的海洋,但由于陆地的存在,水资源的分布呈现区域性的差异,淡水资源也只占全球水量的2%,而这2%的88%是固定在两极和高原冰川的固态水,2%的12%是江河湖泊等液态淡水,这是人类最需要的。

所以总体上看,全球的水量十分充沛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人类最需要的液态水的量和分布却不能满足全球所有人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地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造成地球上某些地方降水多有些地方降水少,在我国比较明显的是大陆性气候引起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南沿海降水丰沛,可西北内陆远离海洋,且有着崇山峻岭的阻隔,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地球的气候带和风带使得地球本身降水分布就不均衡,因此地表淡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均匀。

而如今全球的气候由于地球内部热量的释放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变暖的现象越来越显著,在过去的几十年海平面上升了数公分,全球范围内大片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这又造成上空大气的受热和分布的异常,进而造成了全球气候带风带分布的变化,也就影响到全球范围内的降雨,使得一些曾经降水丰沛的地区河流断流、湖泊干涸,也有一些地区由于气温上升高山冰雪融化增加导致地面的湖泊面积扩大、河流流量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的重新分布,水资源并没有减少多少。

(海水温度异常,厄尔尼诺现象

虽然地球大气层中也有水蒸汽,这在人类 历史 上也很多次发生,水资源的好处是所有的生物都离不了,因此所有的生物都逐水而居,但是不好的地方是水在地球上可以在固态、气态、液态之间转换,今天这里有水明天就可能没有了。相对而言,由于大气层中的水分子向太空的散佚导致的水资源减少是微不足道的影响因素,因为地球的水资源虽然可以由大气层逸散,而地球也常俘获携带着水冰的陨石、彗星碎片,又为地球补充了水资源。可以说地球的质量引力和磁场没有明显变化,地球在亿万年间水资源都足够人类应用。

近年来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全国乃至全球的降水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重新分布,有些地方的水资源减少了,有些地方的水资源增加了,我国青海湖的面积已经连续十五年以上不断增加了,而一些卫星拍摄的图像显示,很多地方的自然湖泊逐渐干涸,但代之而起的是人造湖泊(水坝),水资源正在重新分布,人类也可能进入新一轮的迁徙,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必然逐水资源而分布。

地球水在减少,蒸发到大气的水在不断地逃逸到外太空,全球水位下降,淡水资源消耗比补充速度快,全球三十七个主要含水层地下水库,正在消退,不久将来会出现一次又一次淡水大危机。

最近几年很多地方干旱少雨。并伴随全球变暖,气候发生变化,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不断增高,很多河流都出现干涸现象。

修水坝造成的,水能兴云,云能积雨,雨多山林茂,林茂水汽足,水汽足霜雾浓,霜雾浓露水多,露水,雨水丰富河流水自然充盈。断流的机会就会相对减少。水坝如同血管里的栓塞,是河流断流的主要原因。

下雨少了,没有保护好地下水。

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人为改变、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影响

河水流量的大小由补给和损耗来决定.

对多数河流来说,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损耗有蒸发、下渗、人类水利用途等等.

当补给量小于损耗量的时候,河水就会慢慢干涸.这也是很多河流干涸的主要原因。

如果湖泊河水来源地下径流,径流来水就要加上一些地理原因,这也许是城市过度取水或地形结构发生改变而造成地下径流不能供水,于是就干涸了

总体来说河流干涸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水的源头发生改变造成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