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要紧:朱元璋与众儿女的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朱元璋后宫中至少有过46个后妃,但并不是每个后宫美眉都为皇帝老公生下了龙子凤女,有确切记载的老朱皇帝的子女共有42个,其中26个儿子,16个女儿。那么这么多的儿女与朱元璋的关系又是如何呢?朱元璋又是以何为原则安排子女们的前途的呢?

朱元璋生育了这么多子女,实际上可能还不止,古代医学条件有限,有的出生后没几天就夭折,还有的甚至因难产而胎死腹中。现在说的42个子女是产下存活一段时间的,他们的年龄差异可能是,最小的管最大的叫爷爷都可以,但不论怎么说,他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公主,一类叫藩王即皇子。朱元璋与他们的关系正如他与后宫那些美女关系那般,他不可能将一人之爱撒向每个儿女,因此说老朱皇帝与他们的关系,有的近一些,有的远一点。

公主们嫁给了“官二代”,其最终命运如何?

先来说说公主们与他们皇帝老爸的关系。朱元璋一共有16个女儿,总体来说,她们生在皇家,有个皇帝父亲,个人的命运基本都差不多,她们一般都嫁给功臣家的公子即“官二代”为妻,这叫下嫁,皇帝的女儿除了下嫁没有上嫁的事情。公主下嫁功臣之子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皇权。朱元璋的16个女儿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朱元璋比较喜欢的女儿,譬如寿春公主和宁国公主等,这类人数比较少,第九女寿春公主可能是朱元璋最为喜欢的一个女儿,她嫁给那时皇帝老爸很喜欢的大将军傅友德的儿子傅忠。出嫁时皇帝老爸为她置办的嫁妆最丰厚,特赐吴江腴田120多顷,光每年的地租收入就达8000石。朱元璋杀功臣杀到傅友德头上时,寿春公主已经病故,这里边是否有宝贝女儿的因素,谁也说不清楚;朱元璋还有一个比较喜欢的女儿即二女儿宁国公主。据说宁国公主也是马皇后生的,她嫁给了汝南侯梅思祖的从子(侄子)梅殷。在所有的女婿中,朱元璋最喜欢梅殷,晚年曾密令梅殷尽力辅佐皇太孙朱允炆。朱棣“靖难”成功后,派人暗杀了这位梅驸马。《明史·宁国公主梅殷传》

第二类是对朱元璋来说,谈不上很喜欢的女儿,如大女儿临安公主,嫁给了大明第一位宰相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四女儿安庆公主,宁国公主的同母妹,嫁给了欧阳伦,等等。这类公主人数很多,朱元璋对待她们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考虑得多,一旦女婿家出事,朱元璋就会铁面无私地处置,当然对女儿和外孙会相对网开一面。李善长家遭难时,临安公主与李驸马是李家唯一保存的分支,但也被发配到江浦闲居,不得留在南京城《明史·李善长传》;安庆公主的丈夫欧阳伦犯走私罪被处死,朱元璋也没因安庆公主之请而减轻处罚。《明史·安庆公主传》

朱元璋的人生三大不幸:早年父母亡故;中年丧失贤妻;晚年爱子病死

从人生角度来说,朱元璋确实不幸,早年父母双亡,中年时深爱的马皇后也死了,晚年精心培育的接班人皇太子朱标也病死,人生的悲剧全让他一人给赶上了。由此而言,三批亲人的远逝中,尤其是朱标的死使得朱元璋有着撕心裂肺的彻心之痛,其严重程度可能要超过了当年马皇后的死所带来的痛苦。这当中不仅有白发人送黑发人所难以说清的心痛,更有老朱皇帝对未来大明江山的担忧,因此朱标的突然薨死使得向来方寸不乱的朱元璋表现出极度的反常,过了服丧期他还不上朝理政。群臣规劝,可他还是无法从悲痛中缓过来,后来经一位比他还要年长10来岁的老儒刘三吾的多次开导,这才缓缓恢复了理性。刘三吾说:“人死不能复生,陛下节哀保住龙体为安,皇太子先逝,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但太孙已经长大,况且还很像皇太子那般仁孝,皇上不妨立太孙为继承人,这样大明江山社稷才有希望,百姓才有福。”

可能是老年人之间交流更容易,朱元璋从痛苦的深渊中走了出来,不久就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与儿子们的关系:皇家朱子朱孙有很多,但好的不多

除了太子朱标以外,朱元璋还有25个儿子,因26子朱楠生后一个月就死了,实际上有24个儿子活下来,他们与父皇朱元璋的关系很复杂,也很微妙,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

第一种是关系比较好的,六皇子朱桢、十一皇子朱椿、十五皇子朱植等。

第二类是起初关系不好的,后来逐渐好了,这类皇子如二皇子秦王朱樉、三皇子晋王朱棡、五皇子周王朱橚等,七皇子齐王朱榑、十皇子鲁王朱檀、十三皇子代王朱桂,等等,在脱离父皇视线的分封地里,他们是地方上的恶棍、害人虫。朱元璋闻讯后进行过一番处置,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后来逐渐改好了,但其他藩王还是作恶的为多。

第三类是二十一子、二十二子、二十三子,等等,他们一生短暂,大多没有活过三十岁,出任过地方藩王,但似乎没有留下什么不良的记录,与父亲朱元璋之间可能年龄差异较大,有的够得上祖孙年龄,所以双方沟通不一定畅通。

第四类是湘王朱柏、宁王朱权和燕王朱棣等,据说他们文武双全,城府很深。朱元璋活着时,他们表现为乖乖孩,但老皇帝一躺下,这类皇子可来劲了,首先活动心眼,对南京城里的皇帝宝座充满了无限遐想。他们不像第二类藩王那样作恶多端,而是表现出很有“涵养”的样子,加上心机多,所以朱元璋在世时父子关系还算不错,等到老爷子一走,他们就纷纷投石问路,暗暗造起反来了,其中典型代表就是朱棣。

对于这么多的皇子,朱元璋也曾给予认真的培育,皇子们先在南京明皇宫大本堂学习,长大一点上中都凤阳接受一流的军事教育,20来岁前后被分封到各地去,以北疆边塞为多,故称“塞王”。朱元璋在世时共计进行了三次分封,鉴于早年自己的贫寒与苦难,老朱实在不忍心自己的子孙后代“受罪”,于是对诸子的后代即后代的后代都作了制度上的规定,给予各种特殊待遇的保障。

而作为藩王的义务,那就是接受皇帝和朝廷的委派守卫疆土。洪武晚年,随着最后两位大将傅友德和冯胜被处决,朱元璋的这些儿子们都各有所归,做了藩王,由此朱元璋的亲生骨肉几乎个个都被培养成大明江山的拱卫者与“中流砥柱”,完成了传统中国的“家国一体化”,出现了“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格局。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朱元璋教育和培养子女有一项重要原则,那就是巩固大明江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