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乡拜年有何讲究?

“初二走亲戚,媳妇回娘家”。农历正月初二,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也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另据《横沔镇志》等方志记载,在上海地区有新娘选择在正月初三回娘家拜年。

第1个回答  2017-01-29
除夕那天我们这里就会动画神回老家一起吃年夜饭,一般除夕那天早上就到了老家然后贴对联挂灯笼,家家户户放鞭炮可热闹了,除夕这天我们一般会不会串门,一般都是在父母家陪伴父母,帮助父母准备年夜饭,在就是帮父母收拾收拾家,拜拜桌子聊聊天,一家人可欢乐了。出自晚上我们一家人会按时守在电视机前共同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起讨论今年春晚比起往年春晚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到了晚上十点还会吃饺子,饺子里面包着红枣,迟到红枣意味着你年将会有好运气。

过了出席就是年了,大年初一就是拜年的时候了,我们这首先是给爷爷奶奶拜年,在就是给自己的叔叔婶婶拜年,因为过年在奶奶家所以就看不到姥姥那边的亲戚朋友我们只能通过电话问候,打个电话给七大姑八大姨、七大姑父八大姨父拜年,自己家里人百万年之后就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出门给表亲们百年,挨家挨户走街串巷完成以后我们就会到老一辈的老太家拜年,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真的是非常有趣,心情是非常欢乐的。

初二基本上就回娘家了,电话里的人就出现在了身边,回到姥姥家里,和妈妈这边的人一起做饭聊天室非常有趣的事情,会到姥姥家规矩相对少一些,不过还是老三样,收压岁钱、吃团圆饭、打麻将,这是我们家最传统的老三样了。
第2个回答  2017-01-29
很多地方拜年都是从初一之后开始,但是其实我老家不一样,从小年开始就拜年了,不知道是否是客家独有的习俗。

小年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四开始,小年之后就开始过年,但是比不上除夕隆重。小年到除夕这段时间拜年就是走亲戚,去四大姑八大姨家走亲戚拜年,叫拜早年。拜早年的时候,会带一些礼物,一般是买猪肉、水果,还有带一些自己家里制作的年料去。然后一起吃个饭,小聚一下。之后也会回礼,回礼就是把自己家里制作的年料送出去。

除夕之前拜早年,一般的规矩是,辈分排行小的人给辈分排行比自己大的人拜年,辈分排行大的,是不能给比自己还小的人拜年的,不然会被长辈说。

之后,一直到年初三,才开始走亲戚。年初一除了拜神之外,都是待家里,这一天一般不出去,年初二的时候是拜新台,年初三才开始走亲戚拜年。年初三拜年要比拜早年简单一些,这一天拜年的意义更倾向于聚会,带些小礼物,大家一起聚一下,给长辈或者晚辈发红包就差不多了。拜年礼也没有之前拜早年那么讲究,都是比较随意一些的。

以前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拜年,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还可以收到长辈给的红包。现在越来越大了,却不那么喜欢拜年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亲戚平时走的少,有些生疏,不知道说什么会略显尴尬,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七大姑八大姨问题太多吧。
第3个回答  2017-01-30
关于春节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煮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带你满街走。”小时候为了记住春节习俗,就把这首童谣背了又背。

我老家山西的,和大多数北方地区一样,过年习俗大同小异,但是也有一些区别。从腊八节开始说吧,我老家的腊八粥是红豆,黄豆,红枣,糯米,黑米等其他米加冰糖煮到一起,但是很稠密,不像广义上的腊八粥那样。再之后大扫除,送灶王爷上天等等都一样,还有一点就是,山西的蒸馒头蒸的是枣花馒头,众所周知,山西的面食天下第一,山西各地在年底蒸馒头时往往会有各种花样,把馒头做成生肖的样子,用一种可食用的色素点缀在馒头上花花绿绿的,蒸出来的花馍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让人不忍心下嘴呀。还有一点特别的就是大年初一拜年了,我们老家拜年不光给家里的长辈拜年,还得给村里的其他长辈拜年,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说一句爷爷奶奶过年好。早上六七点钟天刚亮,村里的所有小孩子穿上新衣,三五成群,一家一户的去拜年,回来的时候口袋里塞满了压岁钱和糖果,那个时候压岁钱还不是五十一百那种大面额数字,都是一块两块的小红包,小孩子们拿到红包心里美滋滋的。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4个回答  2017-01-29
河北生活的大部分为汉族人, 大年初二是指农历一月二日,祭财神,回娘家都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汉族岁时风俗。初二 一般是小两口,回娘家走亲戚的时候。

这一天汉族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
也有些地方初一早上吃饺子,初二中午吃饺子,初三晚上吃饺子,围着包饺子是亲情维护的好方法。

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一天,女婿是最忙的,他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接受娘家人的各种考验:这一天,无论辈分大小,娘家人要做的就是充分给女婿们“添乱”,难为难为这个迎娶走自家姑娘的男人。

回娘家有很多讲究,比如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

回娘家并不只是在大年初二,在河北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
第5个回答  2017-01-29
越长大越感觉这个年是越来越没有意思啦!是人老的原因还是心太过功利的原因啊!可能是现在太过讲究的,没有之前那么随意的原因吧!越长大越孤单,年也是这样吧!一年又一年,枯燥又乏味。讲究那么多有何用,过个年简直就是太累了,难道大家没有这种感觉吗?
在我的家乡,村里的年味可以说还是有的,但是我不像小时那样期待了。因为小时候我年年都能穿新衣服和有压岁钱,如今的年都没有了。长大的悲哀啊,好难受。
年可以说持续时间挺长的,过了腊八就是年啊!腊八当天喝腊八粥,腌腊八蒜;二十三是小年,买糖瓜还要辞灶供奉。二十四了要大扫除,二十五乃至更早要置办年货,二十六煮猪肉冷冻,二十七要炸菜什么的,二十八二十九慢慢添置收拾。三十下午要贴对联,晚上吃年夜饭看春晚还要继续供奉,过了十二点要放鞭炮辞旧迎新。
到了正月里可以说也是很忙的,年初一春节这天一大家子人到老人爷爷家里磕头拜年,大叔大伯的男人作为一伙去一个姓的每个家中去拜年,女方妯娌们作为一伙在挨家挨户的拜年。初二这天还是要集体去老人家送家堂,因为初一那天是请家堂。年初三我们这边才是走娘家,这一天我姨都会来我舅家齐聚一堂。年初四走姑家,初五走姨家,初六初七继续走亲戚。
唉,就是这样,年复一年,越来越没意思了。而且大年初一初二那两天我作为女孩,就没跟着家里大人去拜过年,因为要留在家里看孩子,我侄子和比较小的弟弟几乎都是我看过来的,家里的大人都去拜年,拜完年在奶奶家凑好几桌打扑克了,真正是哭唧唧啊,蓝瘦香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