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入局智能汽车 给BAT什么启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08
近期,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该部门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在5月上旬,华为发布了王军拟任命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的行政干部任前公示,公示截止日为2019年5月17日,王军此前在华为日本运营商业务部任职。
华为是全球通信领域的巨头,但并非汽车行业资深玩家。此次宣布进入智能汽车领域,距离任正非喊出“华为永远不会造车”的口号不过半年。个中原因,内外有之,但加快了华为进入汽车领域的步伐。
BU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中,是与BG并列的一级部门。至此,华为目前拥有三大BG: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以及两大BU:Cloud&AI产品与服务BU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对于华为而言,原先的三大支撑业务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已经较为成熟,在提升这三大业务增量的同时,华为也在不断寻找新的业务机会。而汽车领域无疑是一个恰好的选择。
事实上,华为与汽车也并非初次照面。除了在通讯模块领域早早进入汽车供应链中,近年来与OEM的关系也一直走的很近。
但一向专注本业的华为,并不会盲目去改造整个汽车产业链,因为任何行业都是有专业性的,华为必定会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始,逐渐打磨,提升核心竞争力。与高调布局智能汽车互联网巨头相比,慢悠悠的华为,或许同样会演绎“后来者居上”的熟悉桥段。
华为的核心是通讯,从标准制定,到芯片研发,华为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围绕提升通讯领域的竞争力,硬实力。在车载领域,也是如此。
早在2013年,华为便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推出了车载模块ME909T,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了深入布局。其研发的车载通讯、图像处理芯片、模块,在业内多有应用。随后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各种合作,也是围绕车载通讯展开。
不同于华为,BAT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代表,各自进入汽车领域的时间和切入点虽有不同,但都是以软件为基础。腾讯和百度则分别通过“AI IN CAR车载系统”和“小度车载OS系统”杀入汽车领域,希望在车载领域,复制互联网优势。
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汽集团在2014年开展了“互联网汽车”项目合作,促成了2015年与上汽联姻诞下斑马网络,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各占股50%,双方各投资5亿元,意在为汽车全行业提供互联网汽车整体解决方案。
阿里巴巴除了通过斑马智行系统进入车载业务,还在2014年以10.45亿美元100%拿下高德,在此之前,阿里已经持有高德公司28%股份。导航是传统汽车系统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未来的智能网联中,它的重要性还会逐步凸显。
相比较而言,腾讯在汽车领域走的最低调,2017年11月,腾讯车联发布了AI in Car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其后升级成为腾讯车联TAI汽车智能系统。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跨界融合的创新载体,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公司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腾讯希望成为汽车企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助手”。
腾讯的姿态很低,没有要颠覆或者革新汽车行业,一如在消费领域的做法,腾讯车联引入互联网生态进车,集合游戏、音乐、电台、社交等内容资源,结合用户兴趣点、用户出行场景,实现个性化推送;整合腾讯系及第三方服务,打通账户体系,实现手机、音箱、车机等多端互联。
百度早在2012年,就将地图业务拆分成立LBS事业部,大大加强投入力度,是百度CEO李彦宏亲自抓的重要产品。只是未过多涉足汽车领域,直到目前高德也还是汽车后市场的扛把子。
但在互联网三驾马车的十年发展中,百度明显落于下风。因此在自动驾驶的浪潮中,百度的声浪最大,希望以此提振军心。2017年,百度发布发布“Apollo”计划,宣布开放自动驾驶平台,彼时的百度CEO陆奇表示百度的Apollo开放计划中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软件平台、硬件平台(车辆控制、传感器)、感知能力以及核心服务(比如高精地图)。未来百度不仅要搭建起整体的解决方案还要共享服务和高新技术,建立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
小度车载OS被百度定义为阿波罗下的一个分支,提供面向量产的完整人工智能车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主要聚焦语音交互、车载信息安全、DMS等方面,通过座舱内的智能硬件,体现其能力。
百度比阿里腾讯华为的动作和野心都大,想要做未来自动驾驶的真正核心,只是在自动驾驶真正来临之前,百度要解决盈利的问题。2018年6月,华为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构建的全球最大的前装车联网项目,目标在2020年实现在8大区域上线运营,支持超过1000万互联网车辆,为180多个国家提供移动出行服务,项目的完全落地将成为华为在车联网领域发展的新里程碑。
2018年7月10日,华为与德国汽车制造公司奥迪在柏林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将聚焦智能车联网,双方将联袂推动自动驾驶和数字化服务的发展;还将共同在中国无锡开展LTE-V车联网通信标准试点项目。
2018年底,华为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将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智能出行暨下一代车联网服务和部署,在V2X(车联通讯技术)智能出行服务相关的系统、智能算法、路侧单元开发等新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同时,联合开展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试验与应用示范验证、车载信息通讯终端和模组应用以及相关应用服务平台研发,共同探索智能出行服务解决方案。
2019年1月15日,华为与长安汽车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双方在智能化领域,双方将更加全面深入地在L4自动驾驶、5G车联网、C-V2X等10余项前瞻技术领域展开合作。此前长安已经与华为有过多次战略合作的签手,包括2018年初的与华为、移动、中移物联网开展LTE-V及5G车联网联合开发研究。
华为与业内诸多知名车企进行战略合作,一直在围绕车联网、V2X展开,但车联网上下游有非常多核心厂商,为了推进核心业务的展开,要建立足够广的生态圈。
斑马网络因为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国内第一车企的支持,并且在AliOS上大获成功,谁也说不准到底是阿里巴巴成就了AliOS,还是上汽成就了AliOS。标榜要成为自主车载OS的斑马网络,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必须得让AliOS得到更多OEM的认可和使用,以避免YUNOS在魅族手机上的重蹈覆辙。
但有道是上船容易下船难,想要平稳度过与上汽的蜜月期,合作更多的自主OEM,阻力重重。因此斑马开始了小心的尝试。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AliOS总裁胡晓明在阿里巴巴云栖大会AliOS峰会上正式宣布AliOS即将开源,他表示:“我们将把在汽车、TV、手机以及各种IoT上积累的技术能力开放给所有行业的伙伴,欢迎大家一起来打造AliOS,把它变得更好,为行业做出更多创新。”
2018年斑马网络宣布完成首轮融资,融资额超16亿,同时还宣布了其全面开放战略——技术开放、业务开放、生态开放、股权开放。未来斑马网络将面向整车厂开放深度定制化能力,实现技术开放。同时,将首次开放车载应用平台,积极接入车企及第三方服务商等开发的应用和服务,实现生态开放。
在2017年斑马成功签约神龙和福特的合作中,郝飞起到了决定性推动作用。也因此郝飞后来接棒了斑马CEO的位置,继续完成自主车载OS的梦想。目前斑马已经拥有了包括上汽、神龙、福特、观致在内的多家车企合作伙伴。
腾讯车联的OEM合作伙伴中,自主品牌有广汽、比亚迪、一汽、长安、吉利、威马、蔚来,上汽,还有国际OEM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等。2019上海国际车展中,腾讯车联公布与宝马、奔驰、奥迪、广汽、长安等17家车企展开合作,45款车型正在落地。由腾讯、长安合资建设的梧桐车联发布了全新的TINNOVE汽车智能系统。
百度在合作车企方面,快人一步,在阿波罗成立之初就有有奇瑞、一汽、长安、长城等自主OEM厂商,随后也有众泰、猎豹、福田、东风、拜腾、车和家等厂商,也吸引了大众中国、沃尔沃、宝马、PSA等全球OEM。在吸引OEM的路上,百度独树一帜。但如此众多的OEM,是否真的有效果?还要看其提供的技术什么时候能够落地商用。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百度同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生态中。华为将为汽车企业提供基于MDC(移动数据中心,Mobile Data Center)的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训练,仿真,测试)云服务Octopus;4G/5G车载移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