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能筑基?

真的有象小说里的那样吗?

第1个回答  2013-12-01
筑基之要大概是精满,精满则气神自足。
远离声色,静修100天。

但这只能让你强健长生,于生死又有何益?

请读《印光大师文钞》。 《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
歧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
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
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
哀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
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生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
肉满壮。五八肾衰,发堕齿稿。六八阳气竭于上,面焦,发鬃颁
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渴,精少,肾脏衰,形体
皆极,则齿发余。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藏之,故五脏盛乃
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
步不正,而无子耳。”
帘曰:“有其年已者而有子者何也?”
歧伯曰:“此其天寿过渡,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此虽有子,
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过百岁,能有子乎?”
哎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根据上述人体生长衰老及生育能力的发生与消失等生理过
程,道家修真者把人分为童体、漏体、破体、衰体及弱体等几种。
男性在16岁以前,女性在14岁以前为童体,童体修真则无
须筑基,可以直接修炼上乘大法。
男性在16岁,女性在14岁时,男女天癸就都产生了,为漏
体。漏体修真,就必须先还原补漏筑基,方可修炼上乘大法。
男女相合,生儿育女后,为破体。破体修真,须先固精血,补
漏体,再还原筑基,还为童体,方可修大法。
男的到56岁,女的到42岁,则为衰体。
男的到64岁.女的到49岁,则为弱体。
衰体和弱体修真,须先花12倍的气力,先盗天地之精华以补
己的衰弱之体。蓄养精气.增强活力。然后,补固精血,补漏体,
再筑基,还为童体。此后.方可修炼大法。
《道藏辑要》曰:“欲修《灵宝毕法》(即《三仙功》)、《女丹
功》,必须先修‘引仙法’,”
“引仙法”是修炼道家上乘修真大法的中乘补漏、还原和筑基
之功。
“引仙法”是从无极修到九宫的修炼方法。
第一法:收心静坐
修炼者邀两三个知已结伴入静室端正盘坐(自然盘、单盘、双
盘都可以)。两手十指分开,掌心向下,轻轻地放在膝盖上。嘴唇
微闭,牙齿轻叩,舌抵上腭,闭目收心。调身调息,静神虚无。含
眼光,凝耳韵,缄舌气,听心息,以合四象。心无所想,神无所
事,万虑俱忘,其心静坐。无视无思,无听无虑,无将无迎,无
内无外。清虚空默,忘物虚无,象里无极。
解释:
引仙第一法“收心静坐”是根据“内经修真图”的第一步来
的,修炼者用人身三万六千毛孔呼气吸气,通过收心收体,自成宇
宙。在自身宇宙中寻求天地,并以此来感应身外之天地,出现太
极。“收心静坐”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坐住。照此深居静室,冥心静
坐,积神生气,积气生精。积之日久,下田温暖,饭食渐增,四
肢轻快。
第二法:调身
调整身躯,活动全身。方法是在盘坐时以腰为轴转动身体,活
动腰、肩、臂、肘、腕、头、脊柱等。活动到全身轻软松散时,便
纹丝不动。底盘坐稳,脊柱挺直,使上松下紧。闭目平视.行功
于调息静神之中。吸气时,意想吸天边之气从四面八方通过全身
毛孔进入体内,呼气时意想体内之气通过全身毛孔向四面八方发
射。
以心身为上下两弦:心随息功为之上弦,身形不动为之下弦;
以神气别冬夏两至:神如冬寒凝物之态,燕如夏伏阳气上升,
谓之两个极端;
以形神占坎离两卦:外形不动属阴为坎卦,内动生神属阳为
离卦,坎离相合,找出先天方位,以东魂之木(肝)、西魄之金
(肺)、南神之火(心)、北精之水(肾)、中意之土(脾)来攒簇
五行。
第三法:无视无听
闭目做功,眼中无物,谓之无视。修炼者本不应听万物之声,
但耳为传神入神之地,非听不可。故修炼者应做到听之不出心.心
不动则安神,谓之无听。
无视无听制两耳。要做到:
眼不视而魂在肝。
耳不闻而精在肾,
舌不生而神在心,
鼻不香而魄在肺,
四肢不动意在脾。
故曰:“五气朝元”。
解释:
这是“五气朝元”的第一步。五行归中,明窍也就稳定了。明
窍稳定后,用明窍调整内脏,只需微调(古称微妙之处)、就可使
内脏有较大的动作,从而实现调整内脏的目的。例如:做功时感
到心慌,就可以马上检查舌头,看石尖是否脱离上腭;心脏不好
的.就可以活动活动舌头,动-一动手指头,即可得到缓解。练功
时.通过慢慢调整,先找出最敏感的窍位,这就是内脏的薄弱环
节。
第四法:收视返听
修炼者在修炼中,本意想往无思无虑,无将无边,无内无外,
无念无欲。但人生在世,心机在两目。两目可视万物,这是人的本
能。修炼者要想解此困难.就要做列端坐冥心,收视返听。
收视先要制两目。第一步.从远处往回收,把神光收回到自
身字宙的边缘(即伸臂拳一臂拳远);第二步,从外往内收,把神
光收入体内.内视自身宇宙第一大窍,即全身毛孔。人体全身毛孔
每时每刻都在与天地交换先天和后天之气,进行阴阳匹配。修炼
者通过用全身毛孔呼吸,一吸元气入,使气转化为气,一呼元气
出,使气转化成气,吸则收身,收回自身宇宙,呼则外放,放入先
天宇宙。如此周而复始,行功于自然宇宙之中。
返听第一步是听人心,即自己心脏的跳动;第二步是听道心,
即地球的震动,第三步是听天心,即宇宙的震动。
第五法:调凡息
凡息就是自然呼吸。要求一呼一吸要有规律,呼吸要求匀、深、
细、长,做到轻松自然。冥心在心息。如果能坐住,就把自己的
思维回收到自身宇宙之中,听自己心脏的跳动,即听心息。如果
坐不住,就要用自己的意念强行控制呼吸(即武火),方法还是冥
心在心息。
修炼“引仙法”时到此为第一关,即坐关。冥心在心息的目
的是使修炼者能坐住。在这“关中没有静,并且这时人也不能静
而应行功于导引术之中,
第六法:安神三步功
神乃心之主,心乃神之宅。舌为心苗,心里藏神。故舌不动
则心安,心安则生神。修炼者要想心不动,则必须舌抵上腮。舌
体不动心有定则安神。安神有三步功,即分三步进行。现把三种
方法分述如下: .
L如果做功坐不住时,就应首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舌头,看是
否是舌头掉下来没顶上。舌头一顶上,舌不动心有定则生神。
2.要安神就要闭两目。目乃肝脏之明窍:睁着眼睛炼功,肝
脏会出现阳亢。两目乃传神入神之窍,两目内视则生神,神生定
要把神收。收神内视自身宇宙之边,观察全身有无动态。身形动,
心无主,则神不安;四肢动,意在脾,则神也不安。眼不外视人
心定,人心有定则神安。
3.人心有定则生神,神生定要把神收。收神机关在两耳收
视返听方安神。生神神生把神安,阴神园满阳神显。
第七法:调真息
真息并不是口鼻呼吸,而且体内真气之动。凡息在外,真息
在内。凡息停而真息动,即凡息停止而元气出入,自身体内的真
息才能出现,真息动而真气运生。调真息的步骤是:
第一步:以凡息带真息。在凡息调整到匀、深、细、长之后,
就转入吸气过脐下,呼气不出心,以凡息带真息,息息归根。
第二步:吸气,收身收宇宙,也就是吸自然宇宙之气从四面
八方向全身毛孔挤压,同时,气过脐下呼气外放,也就是呼自
身宇宙之气向四面八方外放,同时,气不出心。这是两重意念,要
把握好协调性。
第三步:吸气,收身收体收宇宙,也就是吸自然宇宙之气和人
体宇宙之气从四面八方向全身毛孔挤压,同时.气过脐下达下田;
呼气外放,也就是呼自身宇宙之气向四面八方外放,放成圆形,即
形成由气组成的圆形,同时气不出心,这不仅是两重意念,还是
做到内里成线.外面成圆。
调真息要求做24次。一呼一吸为一次,一次两分钟最好
调真息的目的:
· 吸气,气过脐下,达下田;呼气,气不出心。这样片刻之功.
就可自得寂定。真乃反听自身真息而不闻,耳不闻而肾生精。炼
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故曰:“三花聚顶”。由此可见,这
样修炼的目的是为了“三花聚顶”。
解释:
脐下,即小腹处;呼气不出心,是指呼气时内气不能超过胸
腹腔之间的横隔膜(即胸膜)。整个以凡息带真息的过程要以文火
带武火进行修炼。意念要够,要有魄力和透力。要用好“常以有
欲观其窍”这句话。在第二、第三步的呼吸过程中,思维一定要
提高,要协调好各种呼吸。
吸气过脐下,不借助于外界的压力,气到不了下田;呼气不
出心,如果没有线路,气就会从气管中出去。因此,以凡息带真
息时,吸气,要缩小自身宇宙场.以便在压力的作用下,使气达
下田。呼气,要扩大自身宇宙场.以便在拉力的作用下,使气不
出气管,而在里面行走。这一步如果完成不了,则周天难转,重
楼难过.因为前面没有线路,也就过不去十二重楼(大重楼是12
根肋骨.小重楼有12个节骨)。
在休外形成圆形气场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外界压力,促使气
达下田。这一步如果完成不了,脐下便无田可言。
不调真息,胎息就不会形成。胎息的第一步是毛孔呼吸,即
封死上七窍,堵住下面底窍(即下二阴)、用全身毛孔进行呼吸;
第二步是关闭全身毛孔,开启天元之窍---肚脐,以仿婴儿之态,
用肚脐吐故纳新。这才是真正的胎息。修炼胎息必须用双盘。要
想使肚脐供养,就必须互相压动脐中的两个点。婴儿出生后,脐
带一断,这两个点就不动了。要修炼胎息,就还得返回这两个点。
返回的方法便是以凡息带真息,调整真息。
第八法:修无漏
“饮啄不止身不轻,思虑不止气不清,
声色不止心不宁,欲念不止神不灵。”
修无漏的下手之功在于先制两目,再制两耳。两目、两耳乃
藏神传神之地。收视返听则心不生,由心不生则念不起。静坐修
炼之中,眼不视万物,耳不听声色,心不思虑万事,一味回光返韵.
以凡息带真息,息息归根。元神自守全身第一大气穴,而得身心
大定。此时,
魂在肝而不从眼漏;
精在肾而不从耳漏,
神在心而不从口漏;
魄在肺而不从鼻漏;
意在脾而不从四肢孔窍漏。
故曰:“无漏”。
吕洞宾祖师曰:“修成一个无漏身是也*
解释:
要想使身心无泄漏,就得封住下三阴和上七窍。
要封往下三阴,男的要把住暗道机关,女的要封住铁门两扇。
具体方法是:在盘坐时,用毛巾卷成柱形,塞紧前阴和会阴,并
移动臀部,压紧肛门,即可封住下三阴。
下三阴封住以后,体内气化得特别快,尤其是在组场带功时
抽骨髓,脉路周天就过得比较快。但是下三阴封紧封住以后,腿
上的经脉就处于不通的状态。“不通则痛”,故腿特别疼。这时,要
求修炼者身体不要动,最好外形一点也不要动,上七窍也不要动,
否则内脏也会跟着动,再疼也要挺住。这时的疼的感觉与平时疼
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封上七窍的入手之功是制两目,再制两耳。
第九法:内视返听
吕祖曰:
“修得一个无漏身,无漏功成要内视,

第九法:内视返听
吕祖曰:
“修得一个无漏身,无漏功成要内视,
内视则应细返听,内视返听运五行。”
修炼者身心已定,就开始默运五行。五行相生运化,可化精
为气。气化成象,形状各异,古时称为内景。人相物景,皆栩栩
如生。功能渐增,景象渐变,妙不可言。气动有音,音用为咒.古
时称为吐音。九种真气,各有其能。内有歌鸣.外有喷吐。现在
流传的“六字诀”,即由此而来。气聚为液,液行成丹,谓之还丹。
内走暗线,外达七窍。调整明窍,内脏有应,谓之微妙;调整暗
窍,七窍相安,谓之巧妙。正所谓“窍巧窍,微妙微微妙”。
内视返听自身宇宙,五行相生妙在其中;
运气化照百象逐生,欲告功成寂照凝神*
第十法:凝神寂照
《玄机直指》中说:“凝神者,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内也。”意
即聚精会神于气穴之中,与之相合不离。一念不起谓之寂,念起
即觉谓之照。寂照,就是念心不起,照心不灭。身体不动,形体相
合。凝神寂照的下手之功就是凝神入气穴。这里说的气穴,就是
自身宇宙的全身毛孔。要想凝神寂照,就得调息炼神,调身炼形。
故曰:
“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要炼不神神,
凡息停而真息动,真息生而内气行;
识神断而真神生,真神生而炼元神,
阴神全而阳神生,目空心空见真性。”
解释:
真正做到了凡息止,真息现,机会难得。这时,宁可不睡觉.
也要坚持做下去。这时候人能坐住,腿也不疼,比平时能坐的时
间要长。如果能找出一个敏感点或薄弱环节,修炼就会平稳地像
阶梯一样往上升。这时,阴神会出现,即出现没有规律的幻听、幻
觉、幻视,这就要求修炼考必须用自己的思维控制住它。要记住,
我是君主,我说了算。如果自己控制不了自己.那就别炼了。在
这个阶段,也有可能出现阳神。
如何理解“炼神要炼不神神”?在神的意识下,看到或想到的
是人为的。在不神神支配下的潜意识下,出现的景象才是真的。比
如,运化五行到肝时,眼前突然出现一片蓝光,这是在无意识状态
下出现的,这就是不神神.说明肝已经和天干联系上了,也就是
与人体宇宙内的天地人联系上了。这时.手干万别离开肝,而是
要不断地运化肝。到颜色开始变化时,手马上往心脏运化。这是
修炼不神神的一个方法。
如何理解“凡息停而真息动,真息生而内气行”?比如,吸气
从膀胱提气到肝,闭气自养默念口诀,这时,肝胆会出现内气运
行,这就是真息动之故。
“识神断而真神生”,就是人想象的东西一断,真神就出现了。

第十一法:听息随息
吕祖曰:
“凝神寂照再调息,五官七窍听真息
听息随息最重要.人心道心两相依。
凡息停止真息起,绵绵若存无意中,
真息停止凡息起,息息归根入下田。
自身宇宙有天地,心比天来肾比地,
呼气皆入天元根,吸气皆入地元中。
呼不出心吸过脐,本是调息一真理,
真心真息常相依,神气相依大定中。”
解释: ’
听息随息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鼻、口去听。不仅要
听人心,还要听道心。听自己真息而不停,使人心道心相依,使
人进入无意识状态。这时候,自身宇宙才能体验到哪是最低点,哪
是最高点,哪是天元,哪是地中。也只有这样,到“三仙功”’时
才好安炉设鼎。到此,默运五行才算结束。
真心为自身字宙之心,是本体之心。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
主。这时,就会出现真阴和真阳,古时称之为两物,亦即铅和汞。
由此,才开始筑基。人要大定,就需要沐浴。
第十二法;养心沐浴
“真心真息两相助,神气自然会相依
心息神气常相依,行者自然入大定;
大定之后有一关,养心沐浴少人知,
养心沐浴到定中,灵宝毕法是真身。’
解释:
调真息时,要用所有的感觉器官去体查内脏和外形的变化。两
相助就是用思维感觉去体查内脏。内脏要尽量放松,以便于接应
和维护它。
“炼精者炼元精,炼气者炼元气,炼神者炼元神。”因此,精、
气、神与天地同其根,与万事同其体。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以
阳火炼之则化为阳气,以阴符炼(风)养之则化为阴精。故曰:
“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修炼者将元神凝入气穴中,听息随息,时刻收神意入内,回
光返照。真好像鸡孵卵。也好像龙养珠一般。温温火火时刻不变。
那时神气充盈,真阳之气旺发,真乃奥妙无穷,实为道家修真最
重要之功。炼精化杰,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就在此功。这时,修
炼者心液下降,肾气上升,真神下照,元阳内生,神气相合,子
母相恋,水火既济,混合于中宫而为一。此乃是修仙第一法:“引
仙法”。收心乃心火降于下田之中,为铁牛犁田开一条路。“引仙
法”的结局是“三仙功”的开始。到此,修炼者在明师的指导下,
方可正式近入“三仙功”的修炼。
养心沐浴有忘字篇、寡字诀和气字诀:
忘宇篇
忘物可以养心,忘情可以养性
忘静可以养神,忘色可以养气
忘欲可以养形,忘形可以养气
忘我可以养虚,忘事可以养道,
寡字诀
寡言可以养气,寡事可以养命,
寡听可以养聪,寡思可以养心,
寡欲可以养性,寡动可以养神,
寡德可以养精
气字诀
少言语可以养内气
薄滋味可以养血气
戒嗔怒可以养肝气
均胎息可以养肺气
不漏精可以养肾气

寡色欲可以养精气,
抑津液可以养脏气,
节饮食可以养胃气,
少思虑可以养心气,
第2个回答  2013-12-01
你好,道家刻苦修炼以求得道成仙,你所说的筑基,是指的修道的入门课程,打基础的“筑基”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你着实被小说里描绘的“筑基”境界所吸引,当然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仙人境界大多数人所神往的状况。但是,我个人你觉得,那些境状再好,不过是类比“极乐世界”或是“天堂”的理想状态,而生活在当下的人,面对错综发杂的人际交往,面对着繁重的压力,势必会渴望或寻求这样一种“筑基”境界以求成“功”。我觉得是否能“筑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修身立命,完善自身,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宽容与豁达,做到容忍与坚毅,做到明辨是非,那么他就是一个内圣外王的人间圣人。人之最高境界,就是王者之风,圣人之心,心之所向,无所不能,成仙得道也不过如此罢。。。祝你能达明修身,生活快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2-01
你能升天
第4个回答  2016-03-01
信则有 不信则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