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根理论的推广“树根”理论的理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推广“树根”理论的理由如次:
1.改善学风
我们高校的学风从教授而言,大都偏重理论学习,忽略了向实践学习;偏重学习西方现代理论,忽略参与中国当前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归纳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尤其是一些海外归来的教授,一味强调西方理论“常青”,甚至认为“西方理论解决不了中国的实践问题是中国的实践有问题”,殊不知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解决中国实践问题的理论。毛泽东在名篇《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就曾描述过这类人:“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海外归来的学者还没有改掉这个毛病,可见这是留学生的一个通病和痼疾。
没有实践的源泉,就没有创造的基础和动力,“鹦鹉学舌”与“邯郸学步”的盛行,致使一些学问只能是“拼盘”,频频发生的抄袭、剽窃等失大节的事件,就是一个例证。
在教授的这种学风的“熏陶”下,我们的学生也只能从教科书学习知识,很少参与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吸取知识和营养;一些学生只有学习能力,缺乏工作能力,更无论创新开拓能力。
这种学风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授脱离了中国的实践活动,推广“树根”理论,强调“实践出真知”,就能逐步改善这种学风。
2.改善教风
我国高校的教育方式基本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教授怎么做,学生怎么做,而且相当严格。关键是工厂的徒弟以后要接师傅的班,而高校的学生能接教授的班的寥寥无几,大部分还要投身社会,在各行各业从事国家建设工作。他们在课堂或实验室学到的那些“技能”,一到了大田或单位里,就无所适从。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毕业论文,考核重形式轻内容,毕业论文成了标准“八股文”,毛泽东给党八股列的八大罪状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语言无味,象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等几条,用在高校的毕业论文上甚为恰当。由于缺少实践环节,教授们无法验证其理论的正确性,所以高校盛行教条主义,以“教条”而非实践验证教育效果;为了维护各“门下”的教条,自然又形成了宗派主义。在这个“土壤”中,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理论人才”,而我国的建设,恰恰缺少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这种教风直接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跑偏”,偏离我国是实际国情,浪费了大量的教育经费。所以在高校推广“树根”理论,引导教授和学生投身到我国的实践中去,用鲜活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师生,相信能为改善我们的教风起到一定的作用。
3.改善校风
有大师才可谓有大学,大学是学者深思的地方。我们的高校基本都是崇高的校训,但真正能做到位的,却十分鲜见。一些高校的逐利思潮、买卖文凭行为和重科研轻转化的现状(一些所谓的科研成果根本不能转化成生产力),已经形成了让社会颇有微词的校风,再加上脱离实践活动的学风和教风,大学的无形资产正在逐步丧失,这对一些高校来说是致命的。
能不致命吗?一些高校的现象是:文章多,一流论文少;学生多,优秀人才少;教授收入多,科研成果少。这种现状就是世俗的校风所致。
要改变世俗的校风,推广“树根”理论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在高校树立“为生民立命”治学思想,引导师生走上“从实践出发,上升到理论再去指导实践”的治学之路,让我们的教授和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治学的乐趣和责任,就可以在改善我们的学风和教风的同时,改善我们的校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