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学的目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第一篇 概论与基础知识.
第一章 概论
1.1 前言
1.2 地震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1.3 地震工程学与地震学
1.4 地震工程学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第二章 地震学基础
2.1 地球内部构造
2.2 板块构造运动
2.3 板内构造活动与板内地震
2.4 震源机制
2.5 地震活动性
2.6 地震波
2.7 地震的仪器观测与震级
第三章 随机振动基础
3.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3.2 谱参数及其物理意义
3.3 最大值分布
3.4 地震动的随机过程描述
第二篇 工程地震
.第四章 震害与地震烈度
4.1 地震的宏观现象
4.2 地震烈度与地震烈度表
4.3 震害及几次地震实例
4.4 地震烈度的性质及其适用性
4.5 地震烈度分布
4.6 震烈度的衰减规律
4.7 场地条件对地震烈度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的地震
5.1 中国的地震区和地震带
5.2 中国的地震历史
5.3 中国的地震活动性
5.4 中国的大地震与震害
第六章 地震动
6.1 地震动的量测
6.2 强地震动特性
6.3 影响地震动特性的因素
6.4 地震烈度与地震动
6.5 地震动的估计
6.6 人造地震动
第三篇 结构抗震理论
第七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7.1 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过程
7.2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与反应谱
7.3 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
7.4 频域分析
7.5 结构随机地震反应
7.6 振型组合
7.7 竖向地震反应与p-△效应
7.8 阻尼理论
7.9 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
7.10 多维多点输入的地震反应
7.11 土结相互作用..
7.12 地震反应分析的实用性
第八章 土体地震反应与地基抗震
8.1 地基震害经验
8.2 土动力性能
8.3 砂土液化
8.4 地基地震反应
8.5 土坝与边坡的地震稳定性
8.6 桩基地震反应
第九章 结构与地基实际地震反应及其观测
9.1 几次近代大地震中结构反应的宏观经验
9.2 结构或地基地震反应记录及其分析
9.3 结构强震观测结果的重要作用
第十章 结构振动试验与结构动力性能
10.1 结构试验的目的
10.2 结构振动实验与抗震理论的关系
10.3 结构试验方法
10.4 材料动力性能
10.5 构件动力性能
10.6 结构动力性能
10.7 环境振动
10.8 结构破坏试验
10.9 结构识别
第十一章 基础隔震和能量耗散技术及结构振动控制概论
11.1 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概况
11.2 规则型隔震房屋和桥梁的简化分析
11.3 叠层钢板橡胶支座的简化计算模型
11.4 结构减震消能技术概述
11.5 阻尼器的基本特性
11.6 装置附加阻尼器的结构抗震设计
11.7 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原理和简化设计方法
11.8 主动控制概述
11.9 主动控制算法
11.10 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
11.11 主动控制装置和工程应用
第四篇 工程抗震
第十二章 地震危险性、危害性分析和地震区划
12.1 地震危险性及危害性分析
12.2 地震活动性分析
12.3 地震危险性分析
12.4 结构易损性与地震危害性分析
12.5 地震区划
12.6 地震小区划
第十三章 抗震设计原则和构造措施
13.1 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历史
13.2 抗震设防标准
13.3 抗震设计原则
13.4 各类工程抗震设计特点
13.5 抗震构造措施
第十四章 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14.1 抗震设计规范的一般情况
14.2 中、日、美三国抗震规范的沿革与现状
14.3 抗震设计规范一览表
14.4 现有抗震规范的对比分析
14.5 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趋势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人名译名表
附录三 地名及单位译名表
附录四 中英名词对照表及索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