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的合法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1-01
市民患病后,先在签约的家庭医生那里就诊,如病情较为严重,再到由市民自己选择的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去就诊,或者由家庭医生通过绿色通道转至二级或三级医院,让专家确诊并对症治疗,这就是“1+1+1”(一家社区医院+一家二级医院+一家三级医院)就医模式和分级诊疗制度。
2014年12月21日召开的第二届“十佳家庭医生”与市民代表面对面座谈会上了解到,本市明年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逐步试行“1+1+1”就医模式和分级诊疗制度。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说,尽管国家一直倡导分级诊疗,但大医院长期人满为患的现象愈发严重,而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数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014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超过76亿,出院人次数超过2亿,如此巨大的诊疗分布却非常不合理。一方面,城市三级医疗服务数量增长特别明显,而基层医疗卫生的诊疗人次从2009年的62%下降到58%,出院人数从32%下降到20%。大医院人满为患和基层医疗机构利用不足的问题并存,既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益,也推高了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负担和医保资金的支付压力。
分级诊疗制度是破解这一现状的一剂药方,马晓伟说,今年多个地方都要开展试点,前提是百姓自愿,不搞一刀切。
2015年100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联系城市和4个综合医改省份都要开展分级诊疗的试点,有条件的省可以增加试点,各试点必须要制定和计划工作方案,不搞一刀切,要分解目标,掌握节点,做好分级诊疗和现有政策体系的衔接,实现平稳过渡。
马晓伟表示,分级诊疗将逐步推进,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全面定型。
概括起来就是分两步走:两年逐步完善,初见成效;五年全面提升,成熟定型。到2017年分级诊疗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基层诊疗量能够明显上升,到2020年,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确立起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