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会馆的各处会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湖南会馆最初的馆址,设在县禹皇宫里(即抗战前的黉宫小学,今南中西半部),会馆建于清光绪初年。咸丰年间,清朝湘军守将陈大富,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围困城中达一年半之久,突围后,很多军官士卒解甲归田,定居于南陵城乡。不少殷实富户,乘兵燹之年,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纷纷贱价购置田庄。
民国初年,湘籍耆绅李笛楼是湖南会馆董事会成员之一,在湖南同乡中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以他和张雪樵为首。董事会成员还有黄子犹(湘籍士绅,任工商会会长,开大砻坊)、刘焕吾(县警察局长)、黄子高等,看会馆人李兰寿。
张雪樵是南陵县湘籍知名宿儒、巨绅、南乡财主。黉宫校舍落成时,他曾挥毫为会馆大厅圆柱上题楹联一副:别来江水千重感旧怀乡谁非过客;分得工山一角树桑植梓我亦劳人。
第二辈的湖南会馆董事会是张和声(张雪樵之侄)、易次久(知名老塾师、缙绅)、李瑞田(峨岭乡绅)、唐养吾(马家镇绅士、开砻坊)、刘林(恒泰粮行兼机器砻坊经理、县工商会理事长)等五名董事组成,以张和声为首。这时的看会馆人是孔汉臣。
在民国十三、四年间,湖南会馆重建洋房一幢,命名“南园”,即南陵中学的育青楼(已拆除)。并附属几处房产,另有田产七、八百亩在西乡学生荡和西阳叶一带,循例委托同乡朱云谷堂代管,每年秋收租谷达一千多石,凭董事会出具稻条支付。抗战后由王寿奎接管田产和财务,供董事会成员薪资以及兴办教育和湘籍学生助学金。每学期补助困难学生标准:大学四十元,中学二十元,小学五至十元及会议费、救济款等各项开支。
湖南会馆为维护同乡利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做了许多工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湖南长沙易浩女士,经上海左翼剧联刘保罗介绍来南陵,任民众教育馆馆员。她是长沙师范毕业生,赴日本留学后回国。国民党县党部肃反专员张和,见易浩才貌超人,欺她异乡弱女,居心叵测,妄想占有,遭到拒绝,乃怀恨在心,竟诬陷易浩是共产党员,将易逮捕入狱。张恬不知耻,佯装探监,威逼就范,易宁死不从,羁押达半年之久。湖南会馆董事易次九等出面力保出狱,易遭此折磨,气愤积郁,致病入沉疴,乃服毒自尽,时年二十四岁,灵堂设于南园,湖南同乡、城厢各学校师生及绅商学界,纷纷前往吊唁。黉宫小学湘籍老教师李郁哉敬一挽联曰:“湘江水浪频催千古英雄忍看易浩遗言感悲无极;铁窗牖锁不住百天沉恨声讨张和义檄愤慨难平。”
民国二十几年,由李金堂邀集湖南船民,联合替西门大财主朱广记杂货号(原粮站西街门市部)装运货物,因收货发生短少,朱家老板拒付运费,李金堂再三央求,他置之不理。李再次去朱广记家,要求结算运费,解决船民生活,继而发生争吵,李含愤服毒自尽,卧尸朱氏堂屋中央。经湖南会馆董事会出面起诉,告他朱家依财仗势欺人,逼成人命,遂被拘捕入狱。经判决:由被告如数付给运费,并负担李金堂入殓安葬费及安家费等才算了结。
又如西南乡童村街有一湘籍知名大地主熊华璋,拥有良田一千几百亩,因不善理财,且挥霍成性,成年累月沉湎于赌场,家产频临败尽,并置其母瞻养不顾,熊母万般无奈,来县城找湖南会馆董事会作主。张雪樵专门召开了会议,裁定拨田数十亩归其母自行执掌,供生养死葬之需。 扬州湖南会馆比邻扬州市旅游景点“何园”,处市区东南位置。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扬州)七二三研究所对外籍专家培训楼(属涉外场所)。地址:扬州市广陵区南通东路南河下68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