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水地区的资料

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据中国水利部方面的最新资料,全国大中小城市六百多座,缺水城市已有四百多座,其中108座城市特别缺水。在城市之外,广大的农村,也已开始出现缺水的问题。以北京而论,预计到2010年年水资源一次需求总量为46亿立方米以上,但可供给量仅有30多亿立方米。

缺水的情况加剧,不仅是因为中国大陆特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还因为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开发建设活动扩大,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力。河流的开发利用率已超过30%到40%的国际生态警戒线,生态用水已被大量挤占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生态,而不论城乡,地下水也已经出现严重的超采;还有人为的对水资源的破坏,比如山西的采煤,已令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运移严重破坏,山西成为全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

再说水体的污染。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资料,全国已有1/3的水体丧失了直接使用功能,重点流域40%以上的水质没有达到要求,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近海水域也受到污染,赤潮不断发生。水污染已经波及农村,不止农产品可能受到污染,全国三亿多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合格。

另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调查,全国七大水系中劣五类水体占30%左右,这意味着水体已经失去使用功能,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淮河,五类水已占60%以上。另有专家对180个城市的调查分析,全国地下水已经普遍污染。水污染问题严重和加剧,是因为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污染处理不力,以及执法不严。在“有水皆污”的情势下,水污染的事件,基本上又无日不有。

面对严重的缺水,当局采取了两手治理,一手是加快调水工程,缓解特大城市的缺水情况,比如正在加紧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目前已开展东线和中线工程,其中中线工程为保北京奥运会,预计2008年年高水1.5亿立方米进北京。另一手是面对全国性的缺水,试图实施水量分配,省一级的水量分配,由国务院的跨流域管理机构与省级政府协商制订,省以下级政府主管部门协商制定。第一个水量分配,已据新实施的“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由8月起统一调度。

面对严重的水污染,当局想出六大措施,即重点治理三河三湖,即淮河、海河、辽河三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湖,这是重点污染流域;严格管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包括关停并转一批高污染企业;加快建设城镇水垃圾处理设施;防范水污染事故;改善水环境品质,保证江河必要的生态基流;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面对水危机,实施这些办法已是不易,但这些办法大多只能缓解,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空前严重的水危机,中国大陆当局必须全力治水,以法治水。除了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将水资源的使用权、监督权、综合规划等以法律形式明确起来;而对水务市场,则要在实施市场化改革,形成一系列供应和调整机制;对水环境的保护,更要在法律程式明确下,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效防治机制。也就是说,要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化解危机。
-----------------------------------------------
1、北京的水荒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据专家估算:到2010年,平水年份北京将缺水11.85亿立方米,枯水年份将缺水近20亿立方米;到2020年,平水年份北京将缺水23.76亿立方米,枯水年份将缺水30.9亿立方米。

目前,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二十五分之一。北京现在年来水量只有15亿立方米左右,超采地下水26亿立方米,连年的大量超采地下水已经使北京周边地区形成了21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水位已经降至海平面五六十米以下。可以说,继续超采地下水已经十分困难。

现在,很多人把南水北调工程看成解决北京缺水难题的良方。但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20年才能全部竣工,即使到那时北京可分得的水量也不过12亿立方米,与缺水30亿立方米仍然相差很远。何况,中线工程流经的河南、河北等省份都是缺水大省,如何分配这些水资源将会大有争议。

北京凡是能建水库的地方也已建完,基本无潜力可挖。唯一准备建设的张坊水库也仅可增加供水1亿立方米,抵不上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未来减少的蓄水量。

更为严峻的是,科学家们预测,由于受地球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至少在未来一两个世纪内,全球干旱问题将更加严重,中国北方的缺水问题将更趋恶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5
利用"热空气发电巨型城市大厦"就能解决缺水问题,还能够产生电力
第2个回答  2019-06-03
西北地区最缺水。
第3个回答  2018-04-17
能不能再少一点
第4个回答  2018-03-31

据中国水利部方面的最新资料,全国大中小城市六百多座,缺水城市已有四百多座,其中108座城市特别缺水。在城市之外,广大的农村,也已开始出现缺水的问题。以北京而论,预计到2010年年水资源一次需求总量为46亿立方米以上,但可供给量仅有30多亿立方米。 

缺水的情况加剧,不仅是因为中国大陆特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还因为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开发建设活动扩大,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力。河流的开发利用率已超过30%到40%的国际生态警戒线,生态用水已被大量挤占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生态,而不论城乡,地下水也已经出现严重的超采;还有人为的对水资源的破坏,比如山西的采煤,已令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运移严重破坏,山西成为全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 

再说水体的污染。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资料,全国已有1/3的水体丧失了直接使用功能,重点流域40%以上的水质没有达到要求,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近海水域也受到污染,赤潮不断发生。水污染已经波及农村,不止农产品可能受到污染,全国三亿多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合格。 

另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调查,全国七大水系中劣五类水体占30%左右,这意味着水体已经失去使用功能,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淮河,五类水已占60%以上。另有专家对180个城市的调查分析,全国地下水已经普遍污染。水污染问题严重和加剧,是因为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污染处理不力,以及执法不严。在“有水皆污”的情势下,水污染的事件,基本上又无日不有。 

面对严重的缺水,当局采取了两手治理,一手是加快调水工程,缓解特大城市的缺水情况,比如正在加紧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目前已开展东线和中线工程,其中中线工程为保北京奥运会,预计2008年年高水1.5亿立方米进北京。另一手是面对全国性的缺水,试图实施水量分配,省一级的水量分配,由国务院的跨流域管理机构与省级政府协商制订,省以下级政府主管部门协商制定。第一个水量分配,已据新实施的“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由8月起统一调度。

面对严重的水污染,当局想出六大措施,即重点治理三河三湖,即淮河、海河、辽河三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湖,这是重点污染流域;严格管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包括关停并转一批高污染企业;加快建设城镇水垃圾处理设施;防范水污染事故;改善水环境品质,保证江河必要的生态基流;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面对水危机,实施这些办法已是不易,但这些办法大多只能缓解,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空前严重的水危机,中国大陆当局必须全力治水,以法治水。除了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将水资源的使用权、监督权、综合规划等以法律形式明确起来;而对水务市场,则要在实施市场化改革,形成一系列供应和调整机制;对水环境的保护,更要在法律程式明确下,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效防治机制。也就是说,要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化解危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