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生词默写更加有效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08
今天生词默写,我请学习委员潘俊达负责。以后,他报生词,我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这样做,是一举多得:默写工作能够更加有序,学习委员得到锻炼,我的准备工作可以更加专心。
默写如何组织更加有效?从第一单元检测效果来看,我发现基础知识做得还不可以,尤其是课文默写内容得到普遍提高,我想与每节课都默写有关。而且,我启动小组长来批改默写任务,因为每节课的默写任务少,批改快,学生订正也快,这样一来,默写就是每天必做的事,天天做,就成了习惯,成了习惯,就会让同学们自觉关注,预习时、课堂中、复习时都能关注。
由此可见,任何一种良好的习惯,都要坚持。今天,学习委员组织得很有序。
屏幕上冒出一道填空题:“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利用 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我请所有同学快速地、不拖拉地直接读出来。
我出示课后习题一和二,请大家看习题二,明白“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分别是“不影响课文内容理解”“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可引发深入思考”,我板书为九个字:不影响、可帮助、引深思。
接着,我请大家把自己写在书上的问题在小小组内交流,筛选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2-3个问题。结果,我一问,全班45位同学,只有四位同学做了此项作业(这项作业是昨天语文课结束的时候讲的)。我“大发雷霆”,只因同学们对于我口头布置的作业太不重视了。我立马规定:小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检查合格就签上检查者的大名和日期,检查内容是布置在语文书上的所有作业和笔记。
规定宣布完毕,我请同学们迅速默读,写下自己的问题。三分钟后,小小组讨论梳理出两三个“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我请小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问题,大家提出的问题主要有:物质什么意思?“地球村”是什么意思?人类生活有怎样的大大改观?
这些问题都不错,我问:“同学们,谁能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吗?”这是前一篇文章的重点学习内容。大家都面露难色,只有薛玥凡提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真好。
“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



我出示要求:
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1.找一找:文中体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2.想一想:课文是用什么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20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的。
同学们觉得第四自然段体现了20世纪呼风唤雨,我请他们朗读,并说说从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大家聊了聊。我出示第一句,圈出“登上、潜入、洞察、探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句子中的这些词语,感受用词的严谨。
我继而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看到人类登上月球等画面,看到电视等事物,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我趁热打铁,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们按照“发现”和“发明”来分类。大家最终分成两类:1.发现——月球、深海、天体、原子核世界;2.发明——因特网、电视、民航飞机、远洋船舶、程控电话、高速火车。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标点——分号,正是这个分号,将“发现”和“发明”分了开来。由此,同学们都感受到这样的表达“条理清楚”。
“20世纪,人类还有哪些发现和发明?”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 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我出示一些短语和词语:破解生命的密码——基因、走进原始森林、手机、轻轨、磁悬浮列车、收音机,请同学们“对号入座”。
同学们选词填空的时候,我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那个位置。这样做有利于让同学们明白句子表达的内在条理。
把这些词语和短语放进句子,请男女生合作朗读。这时候,我请大家说说上课一开始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地球村”的意思。我请大家想想村子的特点,随后再说“地球村”的意思。这样一来,及明白了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这种方便、快捷、舒适,用书上的话说就是——”“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同学们读完,我组织大家讨论“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这也是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请联系生活想一想:人类的哪些发现和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使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舒适,越来越方便?
我出示“空调”“电脑”等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些东西是怎样让人类生活越来越舒适、越来越方便的。
“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经不再是神话,现代科技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这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可是,在20世纪以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我说:“带着你们的想象,再来朗读这几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同学们在想象中感受到20世纪前人类生活的不舒适、不方便。我出示男耕女织、草屋、油灯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20世纪的到来,却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我们也成了腾云驾雾的‘神仙’,那么多的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我出示望远镜、电脑和电话、收音机、登上月球等图片,请同学们填一填,说一说。
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千里眼”,那是 ,我们可以 。
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顺风耳”,那是 ,我们可以 。
“你们看, 20世纪的成就,正如古人所说——(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吗?”同学们都一位这句诗写的是春天梨花盛开。我结合“如”等字,给他们解释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回到本文,我们结合句子来理解“春风”指的是科技带来的人类生活的美好春天。“梨花”指无数的发明创造。
我解释完毕,请刚才提出这个问题的薛玥凡同学来说说引用诗句的好处。最后,我们梳理出这些好处: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20世纪科学成就的多与美好。
同学们再次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时候,对此句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我又出示课后习题二中的那张图,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分别用一下方法解决:上网查阅资料、问专业人士等;联系上下文;课后查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等。
这是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总结与梳理。

“回顾课文,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我出示课文三个重点片段,让同学们明白“作比较”“作引用”“举例子”三种说明方法,同学们记录下这三种方法。
我出示: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我轻轻地问。同学们不会说,我板书格式:这句话的意思是( ),例如( )。我举了“5G”这个例子,示范讲给同学们听,再请同学们练习。别看这种答题格式的示范,对于同学们理解句子很有帮助。
最后,我们做了一个选词填空题目:
改变 改观 改善
1.坚持植树种草,黄土高原的面貌必将大大( )。
2.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 )。
3.遇到困难不要抱怨,既然( )不了过去,那就( )未来。
在填写中,同学们明白:改善是指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改观侧重于改变原来面貌,形成新的样子;改变则重在改变,没有说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