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堂实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12-25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堂实录
【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与互动。

【教学设计理念】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作者运用童话形式,讲述了盲孩子在影子的陪伴下重见光明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的歌颂和赞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到爱能带来光明,爱能呵护人成长,爱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正是能体现上述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单纯、活泼的特点,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况且七年级的学生,一般对童话比较感兴趣,教师若引导适当,容易激起学生想像思维的火花。所以本文的教学设计多为学生活动,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笔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美的熏陶。对于不善表达和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采取鼓励、理解的语态,鼓励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教与学的方式】
站在语文的人文性的高度让学生蹲下身观察生活,踮起脚品味文学。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背景音乐:《凝聚这份爱》
师:每天早晨,我们从睡梦中醒来,一个美丽的世界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同学们,你们谁来描述一下自己曾见到的景物?
生:我看到了辛勤清洁工人在默默地美化着我们的城市。
生:红红的太阳,白色的云朵,蔚蓝的天空下,在公园里晨练的人,是那么的闲适、幸福。
......
师:同学们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同学有没有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蒙上你的双眼,你会看见什么?
生:什么也看不见。
生:一片黑暗。
师:但盲孩子却能看见光明,看见世界,你信吗?
生:不信。
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金波的童话世界,走近盲孩子,看看他是怎样看见世界、看见光明的。
(教师板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金波)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看看阅读提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篇童话,组织文中语句证明,盲孩子真能看见光明。
(学生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生:盲孩子伸出一只手,接过……他永久的黑夜消失了……影子也高兴地笑了。
生:在这美丽明亮的灯光里,影子又回来了……他身旁有那盏萤火虫组合的灯,还有他的影子伴随着他。
生:这世间所有的光亮一齐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他看见了……还看见……还看见……他发现,他的影子慢慢退去了黑色,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也有着一样红润的圆脸,油亮的头发和大大的黑眼睛。
师:说得很好,下那个同学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篇童话的内容。
生:盲孩子十分孤独、寂寞,“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了温暖。
生:困境中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了光明。
生:影子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师:说得很棒,下面老师读课文,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两个问题。
(教师范读课文)(课件展示:背景音乐《爱的奉献》。学生思考、讨论两个的问题)
a.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b.是什么使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们找到两处⑴他的日子很寂寞。⑵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
生:我们找到的是“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还有“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还有一处是“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二个问题:是影子的爱使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
三、探究研读,理解文章主旨,欣赏文章美。
师:把文章中触动你心灵的字、词、句子或使你感悟最深的段落找出来。
生:“静静”、“轻轻”、“踉踉跄跄”大量运用叠词,不仅描写情态逼真,而且舒缓语气,琅琅上口。
生:由于主人公是一个盲人,只能凭借他的听觉来感受环境。所以作者多从听觉描写盲孩子感受到的自然美:“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生:当盲孩子渐渐恢复视觉时,着重写了视觉和色彩:“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
生: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像诗歌一样。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愉快,情境多姿多彩。 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一颗米粒大小的光点”“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丢失的影子回来了。”“月亮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弯弯的彩虹……各种颜色的花朵……绿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姹紫嫣红,色彩纷呈,组成了一种绚丽多彩的境界,吸引着、感染着读者,使读者获得美的熏陶。我们认为:美在轻柔、美在活泼、美在绚丽。
师:美的意境是由美的语言组成的。同学们能否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生:我们分角色朗读。
(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师: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关于文章的主题,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和有一个集中而明确的表达。不过,有时候,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比如,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等。这篇文章的主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两种说法,你能同意吗?你还有别的看法吗?简要说说理由。
(课件展示)
⑴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⑵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生:(讨论后回答)我们同意第一种看法。我们应该关爱弱者,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并且第一种理解较贴近童话的整体内容。
生:我们同意第二种。爱是相互的,关爱他人也就是关爱自己。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生:我们觉得这两种理解都对,都有道理。
生:我们不同意以上两种理解。我们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不应该是畏惧困难,而应该是迎难而上,为着自己的理想目标执着奋斗。也就是说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
生:光明需要自我追求,信念就是光明。影子的帮助其实是自我帮助,因此,重要的是人自我内心的“光明”。
生:也许你给人的关爱是细微的,甚至是无意识的,但就是你的细小的关爱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光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生活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畅谈自己的新的认识和体会,气氛轻松热烈,课堂学习达到高潮)
四、文本拓展,提高能力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得都有道理。通过这篇童话的学习,我们领略了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更多这样的事例:没有双腿,却可以走出一条顽强不屈的路;没有双耳,却能听见世间的天籁;没有双眼,却能看见世间的光明。同学们,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事例吗?
生:1998年的抗洪抢险,战士和百姓的鱼水深情是一种爱。
生:在2003年的春天,非典病魔肆虐地袭击着人类,袭击着我们的家园,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多少人难逃病魔的侵袭,陷入极度的恐慌。而白衣天使们,他们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与非典病人几乎零距离的接触!一曲曲爱的赞歌强烈地响起。
生:保护绿色大自然,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也是一种爱。
......
师:课堂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好多同学依然跃跃欲试,意犹未尽,心有遗憾。为了弥补我们心中这份遗憾,让我们把爱心活动延伸到课外。(课件展示)
① 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唱一唱爱的歌曲,在小组里举行一个歌唱比赛;
② 喜欢诵读的同学,可以搜集有关爱的诗文,与其他同学进行文学交流;
③ 喜欢动手的同学,可以把爱的祝愿制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
④ 喜欢表演的同学,可以跟爸爸、妈妈或自己的好朋友演一演这个课本剧;
⑤ 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用美的语言,以人间最美的情感为话题完成一篇小练笔。
五、教师小结
(课件,音乐响起《凝聚这份爱》)
师:一个盲孩子,由于受到来自多方的关爱,获得了光明,获得了幸福;一个没有生命的影子,因为关爱他人,最终也获得了生命。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童话。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纯真的爱,这爱是山间清澈的小溪,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带着美的体验,去抒写心中那永恒的“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