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正常,2个月后查出肝癌晚期?想揪出肝癌,3项检查不能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由于腹胀、恶心,还伴随着腹泻的症状,右上腹部也有一些疼痛,王女士便到医院做检查。

抽血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因为家族有肝癌病史,王女士又做了肝功能检查,结果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然而在检查的2个月后,王女士的 右上腹部疼痛持续增强,胃口也不好,吃东西不仅腹部胀痛,还会反胃呕吐,面色蜡黄,整个人消瘦了一大圈。 医生怀疑是肝脏的问题,安排王女士做了腹部CT,谁知检查出来已是肝 癌晚期

王女士的检查结果显示: 王女士肝内多发异常强化灶,考虑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可能性大。 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虽然考虑过自己可能患癌的情况,但是看到检查单,王女士还是难以接受事实。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明明做肝功能检测,显示结果一切正常,怎么才过了两个月,自己就已经发展到肝癌晚期了呢?

“肝功能检测是不是有问题?还是CT有问题?”王女士泪眼婆娑问医生。

“嗯……CT目前是能比较明确检查出癌症病灶的医疗手段,所以基本上不会有太大问题。”医生看着王女士,小心翼翼琢磨措辞。

“那我前面检查是正常的呀!怎么现在就变成肝癌了呢?”王女士问。

“是这样的, 肝功能主要是检查肝脏有没有受伤,还能不能正常工作,肝癌是肝脏里的细胞变成了恶性肿瘤,但如果肝脏没有受到外伤,或者正常运作没有受到干扰,肝功能结果就会显示为正常。 您看一下您的肝功能检查单。”医生指着王女士的检查单上的项目,逐一向王女士解释。

肝功能检测中的转氨酶是反映肝脏的损害程度的 ,如果肝细胞坏死,或者细胞被破坏,就会释放大量的转氨酶,最终检测单上的转氨酶数值就会升高。

胆红素反映肝脏的转化和分泌功能 ,如果这两种功能受到影响,胆红素就会上升。 白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都是反映肝脏的合成储备功能的。

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可以综合反映肝功能是否正常。当肝细胞发生癌变,会在肝脏里大量繁殖,当肝癌细胞繁殖到一定数量,就会破坏正常的细胞,同时影响肝脏的正常运作,因此在检查肝功能时,如果肝脏有问题,可能会出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情况。

但是肝功能检测正常,就能说明肝脏是 健康 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肝脏是一个代偿能力很强的器官,肝脏只要还有三分之一的正常肝细胞,就能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做的肝功能检测,很可能是完全正常的。 这也是王女士之前做肝功能却没有检测出异常的原因。

很多人都以为肝功能检测能检查出肝脏的整体状况,但总有例外,王女士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那么,既然肝功能检测不可全信,如果出现疑似肝癌的症状,要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肝癌呢?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肝癌,可以先对比肝癌的症状,再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①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疼痛

肝癌早期并没有太多的症状,常常被忽略掉, 中、后期的首发症状多为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有持续的强烈痛感 ,表现为胀痛、刺痛或者隐痛。如果熬夜或者劳累后,痛感会更加明显剧烈。

②黄疸

当正常的肝细胞受到癌细胞侵蚀,胆红素就会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黄疸,患者的皮肤都会呈现不正常的黄色。

③牙龈出血

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也会受到损伤,从而导致牙龈出血频发。

此外,如果伴随出现 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反胃 等症状,也可能是肝癌,需要仔细检查。

①AFP甲胎蛋白

这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可以用来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来诊断原发性肝癌。

正常的血清甲胎蛋白指数小于25ng/ml,成年人的甲胎蛋白是400μg/L ,如果检查结果高于这个数值,就需要再做其他检查确认是否患了肝癌。

注意:在进行甲胎蛋白检查前,要空腹12个小时,也要避免吃油腻的食物。

②肝脏B超

这是一种 价格低廉、没有创伤、简单明了 的检测方法,可以 判断肝脏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并确定癌症病灶在肝脏里的具体位置以及和重要血管的关系。 彩超灵敏度很高,没有辐射,还可以反复检查。如果疑似肝癌,可以把这种方法当做检测的首选方法。

③CT/MRI

CT是目前诊断癌症的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 观察肝癌的形态 ,还可以当做治疗后复查的手段。 CT的分辨率比较高,对于肝脏内部细小癌变和病灶的检出率和准确定都比较高 ,如果做了B超和AFP不能确认的话,可以拍CT作为补充。

如果要检查肝脏内癌变病灶的组织结构,可以使用MRI,它 没有放射性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对于肝脏病灶内部的组织结构的显示和分辨率比CT强。

针对不同的病况,这两种方式可以择一考虑。

对于癌症类的疾病来说,都是预防大于治疗,而且早发现早治疗,成功率比较高,对正常寿命的影响也比较小。因此,如果是 长期酗酒、有肝癌家族史、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具有乙肝和丙肝的群体,应该尽早检查,每6个月就进行一次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检查, 以免等到病症发作时,发现已经处于晚期状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