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游学一个月都学到了什么(日本人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前段时间去日本石川县游学了一个月,虽然只是一个短期的游学项目,但毕竟是亲身的生活体验,所以还算是有说服力。

这次游学在住宿方面是寄宿在日本家庭,我的寄宿家庭是一对老夫妻。刚见面的那天,老师把我们带到一间教室,拿着名单报名字,报到我的时候,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站起身来,和我互道了「こんにちは」就拿着我最重的行李箱往车库走。回家路上我用很蹩脚的日语问,该怎么称呼,他们说叫爸爸妈妈。然后给我的称呼也用了日语中对亲密的人才会使用的后缀。一路上都很沉默,对于刚学习了日语一年半的我来说,张口就语塞实在是预料之中的。靠着单词和手机里的词典,我们很艰难地交流着。到家之后妈妈带我看了房间,并且教了我各种东西的使用方法。晚饭是日本的锅料理,类似于中国的火锅。由于这次游学是上午上课下午文化体验的模式,我们的学习地点是在金泽的石川国际交流中心,而我住在能美市,所以每天早上我要自己坐车去金泽上课。晚饭之后他们带我办理了公交车的定期券,教了我具体的坐车方法。担心我坐错车或者发生一些小意外,爸爸给了我一张他的名片,让我必要的时候给他打电话。我心里其实很庆幸,因为遇到了这么好的人。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后来一个月的共同生活之中,妈妈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爸爸幽默风趣。从最开始的吞吞吐吐地说几个单词到后来逐渐可以连成句子,和他们交流一些自己的真实感想,我进步了很多。刚开始的几天,一回家或者吃完饭后我会立刻回自己的房间和朋友们聊天诉苦,自己很累,语言不通,春节将近了很想家…后来我会在饭后和他们坐在一起聊天,一起看电视。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在澳大利亚,一个在大阪,平时开视频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的孙女,栗山爸爸总是会让我和她们打招呼,逗他的小孙女说“你的姐姐在这里哦。”心里觉得很暖,因为他们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家人而不是客人。

栗山妈妈负责照顾我的日常起居,真的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我在和我的朋友们介绍她的时候,通常会说这样一句“亲妈也不过如此。”因为我能感受到,她对我的关心远不止是对于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寒暄和怕招待不周落下口舌。而是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一样,和我讲一些八卦,像小女孩一样吐槽她对女婿的一些不满,教我要怎么谈恋爱以及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天呐,原来我听懂了这么多)

老师第一次布置作业的那天,我在楼上做作业,突然听到了急促地上楼的脚步声。栗山妈妈敲敲门进来,拿了一个插电的暖脚器和一个厚毛毯,那一瞬间我很感动。其实房间的空调温度高的很高,穿着毛衣完全不会冷。但是她担心我着凉,所以给我送来了很完备的抗寒工具。而且,日本的水果真的很贵,但是栗山妈妈每天都会给我准备水果,料理也是变着花样的,所以我去了之后胖了一圈。

(随便放两张)

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石川都在下大雪,我原本计划好要做的公交车停了,栗山妈妈帮我换成了电车券,每天早上开车送我去松任市坐开往金泽的电车。这段时间也成了我们每天聊天的固定时间,我有一次问她想不想念在澳大利亚的女儿,她说女儿从大学就不在身边,所以还好,比较想孙女。现在看到リカちゃん(我),也就像看到了澳大利亚的女儿一样。我们总是会在这段时间聊很多话题,然后她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

栗山妈妈是能美市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每天有很多会议。她告诉我,能美的人口是8000人,其中有3000人都在做志愿者,包括她报名的寄宿家庭,也是志愿者活动。从十年前到现在,她已经接待了数十个来游学的学生或者来学习的老师。当我知道他们是志愿报名参加的时候,我真的很惊讶也很敬佩。就拿我来说,长达一个月的住宿一定会带来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加上他们要在恶劣的大雪天气确保我不迟到等等,这其中还会付出很多的心思和担忧。而且后来我发现,栗山妈妈每周都会在家免费帮两位失去妈妈的小女孩补习功课,还会定期去养老院照顾90岁的孤寡老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很让人赞叹。不由得又要感叹日本国民素质之高。

在这里又要插入讲另外一件事,这一个月期间我和我的同学都有过迷路的经历。无奈之下我们都向路边的日本人求助,无一例外的是无论被询问者是否知道正确的路,他们都会停下手边的事情帮你找到回家的路,并且安全送你到家。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公交上睡着,坐过了站,下车之后问了一个加油站的大叔,他也不知道怎么去,然后叫住了路边的两个学生,三个人讨论了很久,最后大叔开着卡车送我到家。我不知道怎么表示感谢,只能一直不停地鞠躬。

这一个月的经历,我接触到了一群高素质的日本人,真的很幸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