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我如何从控制到放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孩子玩手机,已经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一拿起手机,她就仿若进入无人的世界。之前,我也害怕她沉迷网络,对她采用控制的方法,后来我发现,我越控制,她越想玩,拿起手机越放不下。于是,我就开始接受手机对她而言,就像刷朋友圈对我一样,是必需的。以下是我对于孩子玩手机的心路历程。

一、四个阶段

1.严防死守的控制阶段:

最开始,女儿和我共用一个手机,她要玩手机都得我解锁,一般也揣我自己口袋里不让她看见我的手机得空。每次都要给女儿限定时间,大概就是10-15分钟,只要时间超过了我就会斥责她:时间到了,你怎么还在玩?一点都不自觉。我看到女儿玩手机就气不打一处来,因为她每天都是上淘宝或抖音看小视频,在淘宝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要买,不买就给我甩脸子。只要瞅着我手机得空,她马上就会拿起来玩。我一方面觉得玩手机就是浪费时间,而且会上瘾,一方面认为孩子爱买买买就是看淘宝短视频造成的。每天都要因为玩手机而抓狂,加上其他的冲突,我也每天一想到孩子放学要回来了就头疼,害怕与女儿相处。

2.被动接受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知道要给孩子的“三感”加分,三感中的其中一个就是“关爱感”。怎样给予关爱感?除了给她抱抱和准备好吃的,我能想到的另一点就是她需要放松,我可以允许她玩手机一会儿。有一段时间,她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往我脸前一放,让我解锁,她拿到手机就如饥似渴地玩起来。我慢慢清楚,孩子回家最想要的就是玩手机。于是,她回来我就主动把手机解锁递给她,跟她约定时间。有时候时间到了我会提醒,有时候就在心里忍着,控制自己不发作,实在很晚了她还没开始做作业,我就拉着脸说她了,她也常不情愿地放下手机,拖拖拉拉地开始作业。这个阶段虽然在其他方面有改善,但我仍是小心翼翼的,仍然头疼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也不敢放手给她玩。

3.主动接受阶段:

暑假开始,我发现女儿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很多,有时一次看手机一个半小时以上,我抓狂了。趁此机会实践了“没有输家的第三种选择方案”,认真听取了孩子的需求,也说了我的需求,和孩子达成一致。但孩子没有遵守,我也没有很好履约做到多陪伴她。之后,我的内心开始松动了,因为想到暑假那么长时间,天气那么热,孩子不玩手机,我能安排什么有意思的活动呢?再想到尹建莉老师的书中说:“如果孩子能从小尽情地玩耍而不因此被训斥和鄙视,那么将来她对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也会像对待玩耍一样,投入并富于热情。这一点,从很多身心健康的成功者身上都可以看到。”我开始试着主动接受孩子玩手机,并且不给她脸色看,还会叮嘱她:玩就玩的开心!但这时,仍然会在孩子玩的时间过长时忍不住想要唠叨,只是在心里憋着。

4.双方自由的阶段:

暑假中段,她爸看我和孩子在家经常抢手机,就干脆把她电话手表的卡取出来放旧手机给孩子玩了。我观察孩子整个暑假玩手机的时间并没有超过每天6小时,玩一会手机就会听故事或者做手工,要玩一次也没超过两小时,我想:孩子是不会沉迷的,以前我自己还经常一玩就半天呢!开学初,国家限制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一开始我跟她约好每天两小时,并设置手机使用时限为两小时,但她也无法做到。第二天早上她上学了,我又觉得可以相信孩子,因为刚开学她可能还没法一下子从暑假的节奏适应过来,我要给她时间调整。于是,又把设置的时间锁定给解除了。

现在的状况是:孩子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机,一直要玩到做作业之前,连吃饭都是急急忙忙的。但她能玩得转,能安排好作业,让自己有时间玩手机,还能有时间做她最喜欢的手工,也不会错过跟小伙伴玩的好机会。我想,这已经很不错了。尹老师说,孩子只要能做到“大致齐”就可以了。而且,实际上为了玩手机她还提高了效率,啥也没落下,这是比单纯地学习还要重要的。我也很少再因为玩手机和孩子闹情绪,只是把手机当做一个特殊的玩具。

二、三个改变我对手机看法的事件

1.女儿有一天看完抖音说以后要当百万富翁,我就口头支持了一下。两天后,她说:妈妈,我以后要当百万富翁,你每个月给我30块钱花,剩下的120元都用来理财吧!你说我买基金还是股票好?我说:你的钱少,基金好。我跟女儿说巴菲特爷爷说:投资就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并跟她解释这句话,她说:妈妈,巴菲特爷爷还活着吗?你帮我问他一个问题:雪球要是滚到池塘里了怎么办?我说你是说投资有风险吗?她说是的,要不你帮我存60到银行,买60块基金吧!我开玩笑说:你这是资产配置啊!后来,她觉得每月30块零花钱不够,改成花60存90。这是第一件:因抖音启发,孩子开始存钱,之前她每个月的零花钱都月光的。

2.孩子跟着抖音学做手工,有一次无意点到了一个培训班的广告,就加了个工作人员的微信送了节直播课。她跟着直播玩了一次彩泥后,竟然有了突破。以前只会捏猫猫兔兔,那次直播以后会捏小人了。又因为自己的手艺好了,对自己的手工更有信心,花在手工上的时间又多了,也就不会一直玩手机了。这是第二件:孩子因手机而对自己原本感兴趣的事更投入了。

3.看到其他家长因为孩子玩手机时间过长,我跟她讨论要怎么做比较好。她说:首先,要增加和爸爸妈妈互动的时间,玩一会儿还可以去楼下玩会。其次,要培养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多点零花钱,让孩子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能就会花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让孩子慢慢减少看电视和玩手机的时间,不可能一下子就看得少了或不看了,要有一个过程。我惊讶于女儿的总结,虽然没那么全面,可她好像已经知道了玩手机时间太长是什么原因。这是第三件:孩子对玩手机有了自己的思考。

就是这三件事,让我理解了,手机不止一个面,它不是洪水猛兽,它也影响着孩子不知不觉间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决定和思考。

三、在手机以外做的几件事

1.增加亲子陪伴的时间。暑假开始,我们买了桌游,经常陪孩子玩。周末,我们也积极规划去哪里玩,孩子在户外玩得有趣了,就不会那么渴望手机。

有时,我会让孩子坐我膝盖上,或者跟她脸靠着脸一起看短视频。我这样做后发现,有时我什么也不说她就会很快停止玩手机做别的事情。我想,这大概也是像尹老师说的:都是放手,有的孩子更自律了,有的孩子更放纵了,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这过程中父母是否有给孩子爱(非原话)。李雪也说:成瘾的反面,不是戒断,而是连结。当我和孩子一起做她喜欢的事,和她一起笑一起说,在同频共振下,爱就传递出去了,连结就发生了。我自己认为在对待孩子的所有问题上,这一点都是很重要的——父母时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孩子就不会失去与现实世界、与活生生的人的连结。

2.偶尔跟孩子一起讨论关于玩手机,特别是短视频的文章。有时我看到一篇文章就会跟女儿说,比如看短视频破坏深度学习力,玩手机本身并不破坏视力……和孩子讨论时,我会如实表达我的意见:我觉得也是有些担忧,确实短视频太吸引人了,大人有时都未必能管好自己刷短视频的时间,但深度学习需要系统化,不是短视频可以代替的;或者说:我觉得这篇文章不太客观,把短视频一棍子打死了;这篇文章还是比较客观的,列出几个点……

因为没有说教,也不针对女儿,只是讨论,女儿也经常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近几天的一次谈话,女儿说玩手机的好处,也说到坏处——一刷时间就过头了。其实,孩子心中有一杆秤,我们就是要给她一个调整的时间。斯科特.派克认为:一个被爱的孩子,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他的时间也是有价值的,他会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尹老师也说孩子是向上向善的,道理我们简单地说过,相信孩子会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3.无条件支持孩子的兴趣。孩子喜欢做手工,我们就给她准备好材料。她捏黏土的时候,我和爸爸经常不声不响站在旁边看着。暑假的时候,我们给她买了更安全的彩泥,让她放心地玩。开学的时候,我还特意买了一套捏彩泥的工具送给她,这其中也有个私心,就是因为那时孩子太爱手工了,有时还耽误学习,我送她这个作为开学礼物,就是想让她能平衡好兴趣、学习和玩手机。女儿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使用工具,还跟我说工具好用,妈妈我太喜欢你送的工具了。她生日的时候邀请了几个朋友来家里玩,朋友们赞叹她那么多彩泥和工具,说“你的爸爸妈妈真好!”孩子很骄傲地看了我们一眼,说“是挺好的!”

每当孩子做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手工,我们也和她一起高兴,总是忍不住夸这细节、这配色、这难度……真正感受到这就是孩子的高光时刻,她的心里是无比自豪的。

4.在其他事情上给孩子的“三感”加分,不断地强化她好的转变。比如:作业不用我们提醒了,自己有主见,不乱花钱了,会友善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了,对表弟特别有大姐姐风范,玩手机能拿得起放得下(在外人跟前,我们从来不以负面口气来评价孩子玩手机的问题,都是强调她的拿得起放得下)……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也越来越高了。

5.探索自己是否有限制性信念。孩子玩手机,我常会觉得子不该花那么长时间玩。最开始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大多数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后来我想起小时候的经历:上三年级时养蚕宝宝,蚕宝宝被扔到天井里了;小学暑假跟婶婶一起出去看电视,回来被打了一顿;高中时在楼上偷看电视,发现后被骂得哭的背过气去……儿时的我虽然几乎没有做过作业,但当时家人认为玩就会耽误学习。正因为这样,我觉得学习和玩是对立的,我长大了也不会玩,很多时候都惦记着学习,我现在才开始学习玩。

我想,遇到反复出现的问题,我们也要尝试从更深层探索自己的内心:为什么我会这样?育儿先育己,这也是认识自己的好机会。我现在认识到:学习只是孩子生活的一个侧面,玩是另一个侧面,他们并不是对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我们希望的侧面,却否认另一个侧面存在的合理性。

四、我的思考

在纪录片《生命.成长》中,心理学家贺岭峰提到:跟我们不同,手机只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但00后的孩子是生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这个事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是站在今天看将来的,因为将来谁都看不清。很多时候是站在将来看今天的。” “我站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回过头来在看我今天提供的教育,哪些教育是有价值的,哪些教育是没有价值的。”

玩手机是时代的新产物,让孩子不玩手机是不现实的。而放手,首先要明白放手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如何与手机相处,如何平衡好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要做到放手,家长的心里可能也像我一样,要经历长时间煎熬。这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一是不要让孩子因为玩手机而否定自己,二是持续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

结合我对待孩子玩手机这件事的心路历程,我也深感:我们要不断学习,让老旧的信念从我们的头脑中剥离出来,我们才可能放下焦虑,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问题。

虽然我也希望孩子能更少接触手机,多阅读以及做其他有益的事情,但是我也清楚,自己真正要做的,还是像信任自己一样去相信孩子,并不断地给她爱,自己以身作则做好示范(这点是我要加强的),创造好的家庭情绪氛围,让孩子在玩手机的同时,也能让她对其他事情感兴趣——亲人的互动,自己的热爱,思考的乐趣,学习和生活的成长……

对待孩子玩手机,我仍然会有些情绪上的波动,也正如尹老师说的:成长自己就是要在一个事情上多觉察、多思考、多学习(非原话),我照做之后,感觉自己的焦虑情绪又减少了。但,我还是报了个课程,想验证和丰富自己的所思所想,等我学完了再来跟大家分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