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黄河大铁牛,而不是其它动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9

20世纪40年代,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船只行经此处时,经常被硬物刮伤船底。令行船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硬物竟然是一头“牛”的牛角。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水底不只有“牛”,还有“人”。直到1989年,浸入水中达一千多年后,开元铁牛,也就是黄河大铁牛终于重见天日。

发现铁牛的位置是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 历史 上著名的蒲津桥就位于此处。浸入水底的共有四尊铁牛,每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经过考古学家考证,铁牛铸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

据史料称,这四尊庞大铁牛都是用来栓铁索之用,铁索又连舟组成黄河上最早、最长、最大的黄河大浮桥,是沟通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纽带。元末桥毁,久置不用,之后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为什么固定桥索的是黄河大铁牛,而不是其它动物?铁牛除了起固定索桥作用外,还有多种作用。《易经》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古人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铸铁牛置于河岸,对肆意泛滥的黄河水是一种震慑,象征着拦挡洪水、征服水患,造福于民。

古时候哪里像现在有动物园,有网络?想看什么动物就能看什么动物。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老水牛就是忠诚踏实的大力士,谁能告诉我们在当时那个年代里,有什么动物比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更能适应这份职责?

老祖宗那时候认识的动物都在十二生肖里,能进十二生肖的动物都是当时人们最熟悉的动物,据说猫都是后来物种,没能赶上排位十二生肖,被老鼠占据了位置。在当时建造任何动物像的时候,都不可能超出十二生肖范畴。因此打造这么大的铁桥拉索,舍铁牛还能选谁?

之所以用大铁牛拉铁索桥,主要原因牛是力的象征。牛安稳、祥和的形象让人看着踏实,可以安定人们的情绪。过桥时,人们看到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心理上顿生一股畏惧感,这时看到两边拉着大铁索的牛,让人顷刻间情绪安定下来,放心过桥。

黄河古道四个大铁牛,是用于稳固铁索桥的铁制桩子而筑的。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元末桥毁,久置不用,被人们称为“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那么唐人为什么筑铁牛拉铁索呢?这个有几方面原因。

一、牛踏实、稳重而又性情敦厚

牛性情稳重、敦厚、勤恳耐劳,人们心目中的感觉有一种信赖感,对于以牛为形象的铁桩子充满信心。直接的感觉有大力牛拉着呢,没事!放心过桥。

二、在古代阴阳五行中,牛属土,土能克水。

古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土能克制洪水,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这大力牛,性情安稳、踏实有力,又五行属土,可以克制洪水,是最可信赖的吉祥物。

三、牛是农耕文化的象征

古代生活都是以农耕为主,农业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代表着农业发展的前景。所以这里的大铁牛就预示着另一层意义,也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农业发展,铁索桥也是这样。

综合以上分析,这里用牛拉着大铁索有深远的现实和象征意义。没有什么动物比牛更适合拉铁桥的铁索了。

铁牛除了起固定索桥作用外,还有多种作用。《易经》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古人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铸铁牛置于河岸,对肆意泛滥的黄河水是一种震慑,象征着拦挡洪水、征服水患,造福于民。

其实为什么是牛是千古疑云, 历史 上争议很多,什么牛属土力气大,都是瞎扯蛋,翻阅古籍还有用大象老虎的铁块,后来浮桥建造者吸取古人教训改用铁柱子,这下再也没有人好奇为什么是铁柱子了,凡事要动脑子,多思考,不然我瞎编几句话你们就信了,哈哈哈哈

因为牛脾气总体而言最老实稳重,为人们耕田梨地又不怕辛苦,在农民心里,牛是家里的宝贝,是家里的种田的好帮手,好收获的希望。牛的力气在人们驯养家畜里也是最大的,又乖又忠诚又有力气……

而治理水患最初也是为了保护农田不被洪水淹没,造成粮食绝收,粮食是人类生命的根本,也间接保证这国度政权的稳定。所以古时候,用铁牛治理或者镇压水患。

肯定不能用野生动物,因为不驯服于人类!家畜之类在古代最好的最受重视的就是牛!

很多人说古代没见过什么动物,胡说,山海经,龙之九子,哪一个不是古人想出来的,赵州桥也是古人的杰作,原来财政紧张,拨款建桥都是很慎重的事情,何况和黄河水患,唯一的原因就是牛就是土,土克水,仅此而已

牛,在上古十二生肖中,名丑,象征劈地圣物。鼠,名子,象征开天。合为:开天劈地。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道文化里讲,海即是道,道一化三才。黄河似一,天,地,人和为三才。桥合三地之融,彰显了“道用德性”,意在:行道用德。体现了唐道文化的深刻运用。中国桥文化,注重于“行道用德”文化上,它的长,宽,高,都于天文历法吉数相关。故,古人有踏桥风俗。桥便成了横通天堑的梁,也喻“天”。用牛喻地,与人同承,展现了一幅:天时地利人和的吉祥图腾。

而十二生肖中各兽,皆有“名”旨。如:虎,喻“威”,兔喻“道(化三才)”。意境是行威(权)有道。由于兽名旨意不同,牛为地,当然只能用铁牛了。这是中国 历史 上道文化的图腾文化效应,不可以用其它兽代替。否则,就失去了中国 历史 文化发展史上的道文化意境了。

《易经》里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水来土掩” 象征着拦挡洪水、征服水患,造福于人民。

鼠年即将过去,明年就是牛年,预祝2021好年景!!!

十二生肖中“牛”排第二位,而神话故事中,其他属相的动物都对“鼠”能排第一颇有异议,而对牛的排位众生肖神兽们却无异议!

黄河蒲津渡遗址中发现的大铁牛,称为开元铁牛,亦称之为唐代铁牛。铸于唐开元十三年,当时大铁牛的主要作用是来固定蒲津浮桥之用。

开元年间蒲州一带经济发展迅速,当时的蒲州城一跃成为全国六大城郭之一,而蒲津渡之前一直所用的是竹索连舟桥且年久失修,已经承受不起马车辎重、货物的的通过,严重跟不上发展节奏。当时的唐玄宗李隆基听到奏请大笔一挥便批准了重修蒲津桥。

最终修造蒲津桥方案敲定,竹索改为铁索,以四尊庞大铁牛为锁桩。铁牛铸成后分别卧于两岸,将铁索拴系于其身,建起了黄河上第一座固定铁索桥。

而大铁牛的 历史 任务就是锁桩,而蒲津桥是连接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纽带。元朝时被毁之后曾经荒废过一段时间,明朝时再度被启用,直到黄河改道后彻底沉寂下去。

直到1988年,永济县经过严密的勘察,这四尊大铁牛终于再次重见天日。最大的铁牛有72吨,最小的也有45吨重,这一重要考古成果,引起 社会 的广泛关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为主,农耕是主要的生产活动,而牛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

而牛耕技术和铁器的使用,极大地节省了 社会 劳动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 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当时 社会 制度的变革,促使奴隶制 社会 向封建制 社会 制度转变。

牛耕的 历史 更是贯穿整个中国2000多年的 历史 。牛渐渐地便和农耕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牛文化应运而生。

中国古代,每年的立春就有“鞭牛迎春”的传统活动,用来祝愿今年的收成乃至国运的美好愿景。

“鞭春牛”的习俗延续着至今

《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

《汉书·礼仪志》中说:“立春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草,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 ”

宋朝景佑元年,全国颁行《土牛经》。

清朝乾隆年间,把立春鞭土牛列为国家庆典。

清康熙《济南府志·岁时》中说:“立春日,官吏各具彩杖,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

《义县志·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

可见,不管是普通的农民还是统治者,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已经和牛牢牢的联系在了一起。

统治者对牛的重视程度更甚。

唐朝的昌盛毋庸置疑,而开创唐帝国的高祖即位之初,就下了《减用牲牢诏》古代祭祀,牛羊猪三牲叫“太牢”,羊猪叫“少牢”。其中意思就说,国家草创,民生凋敝,需要休 养生 息,而耕牛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料,要减少祭祀中牛的使用。

而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帝王改元时都要大赦天下,以显示皇恩浩荡,意思就是差不多的都能无罪释放。而

唐昭宗《改元天复赦文》中明确划定范围,惟十恶五逆,屠牛铸钱,合造毒药,谋故杀人,及持仗行劫,官典犯入已赃,兼以逾滥身名,冒优官囚,及刑狱之内,官吏用情,致成冤滥,不问有赃无赃,并不在原免之限。

“屠牛铸钱”就是字面意思,杀牛造假钱的免谈。可见在唐朝时杀牛已经是重罪了!


而开头所说的类似于十二生肖中的牛的,便是牛文化其中之一。

十二生肖中的丑牛,为什么会是丑牛呢?

有两种说法

一,生肖牛与十二地支的第二位“丑”相对应,所以排在第二位,称为“丑牛”。而根据属牛人出生的不同年份,又可以将生肖牛分为乙丑牛、丁丑牛、己丑牛、辛丑牛、癸丑牛。

二,我们知道牛自古以来对农业就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喂好牛也是农民伯伯的大事。在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远古时候人们便以牛为图腾。

《山海经》中记载:炎帝为牛首人身,实际上,其部落是以牛为图腾。

《史记》记载:炎帝“起于烈山、居姜水”,是姜氏部落首领。他生活在原始 社会 仰韶文化阶段的早期。

远古,炎帝率领他的部落在西北方沿着大河游牧渔猎,后来到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他以牛舌的嗅觉尝草,以牛眼的敏感识谷,以牛的气力移山倒海、造田兴农。

牛渐渐地便成为民间的保护神,渊源于远古的动物图腾信仰,后来演变为动物神。从秦代时候已有祭牛神的风俗。

到了近代,牛的意义更加深刻,鲁迅《自嘲》中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出现了孺子精神。

孺子牛,典出《左传》:齐景公很爱幼子,曾口中衔绳,假作牛,让幼子牵着嬉戏。而鲁迅用此典故来把自己比作,愿意为广大人民,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的奉献。


大家开始喜欢牛了么?

古时候哪里像现在有动物园,有网络?想看什么动物就能看什么动物。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老水牛就是忠诚踏实的大力士,谁能告诉我们在当时那个年代里,有什么动物比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更能适应这份职责?老祖宗那时候认识的动物都在十二生肖里,能进十二生肖的动物都是当时人们最熟悉的动物,据说猫都是后来物种,没能赶上排位十二生肖,被老鼠占据了位置。在当时建造任何动物像的时候,都不可能超出十二生肖范畴。因此打造这么大的铁桥拉索,舍铁牛还能选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