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需要父母从小陪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父母共同养育,对孩子为什么重要。

今天简单说说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里,都有什么作用,父母是怎么影响孩子成长的。

每个人出生后都带有一套独特的基因,各自以这套基因为蓝本,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学习,成长。那么,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外界环境。所以,有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场所这句话。在这个过程里,妈妈扮演的角色是给孩子无条件支持,无条件的爱的这样一个稳定,安全,抱持的作用。让孩子知道,不管他发生了什么糟糕的事情,妈妈都会爱他。构成了孩子内在稳定的基地。爸爸扮演的角色是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通道,爸爸会制定规则,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处事原则为孩子与他人,社会,环境互动做好铺垫,打好基础,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所以,父母从孩子出生后,共同养育孩子,孩子在内在稳定和外部探索能有一个感知和行为规范,价值感的形成。

很多妈妈,会觉得爸爸不怎么管孩子。爸爸会觉得,我挣钱养家就好了。这个价值观,有点类似,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告诉我们,你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现在苦一点,上大学就好了,轻松了,好玩了。现在,大家都有孩子了,再回看自己的人生经历,真的是这样吗?考上好大学,从此人生顺风顺水,升级打怪单挑boss了吗?这样的价值驱动片面短视。回到教育孩子上面,三百年前,卢梭就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念,讲到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是德智体美劳整体发展的。一个孩子,成绩好,打他爸妈,肯定不行。一个孩子成绩好,孝顺爸妈,不对爸妈动手,身体很差,那也不行。所以,爸爸在家里的功能,只是挣钱,那肯定不够啊。就算不养孩子,你谈个恋爱,只管闷起头来搞工作,女朋友的心思你不猜,生日节日纪念日不花时间精力准备礼物,不约会做个家务什么的,这个恋爱恐怕也是谈不长吧。那,为什么有孩子后,爸爸就成了印钞机的单一功能?所以,爸爸和妈妈需要在家庭里,各自承担哪些责任,实现哪些功能是爸爸和妈妈共同讨论出来的。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是一起在适应变化,调整动能,生活下去。大部分家庭,都有老人来帮忙带孩子。因为养孩子的成本的确非常大,一个家庭需要整合资源共同把孩子拉扯大。老人来家里主要不是来带孩子的,是给爸爸妈妈支持,搭把手,做做饭,搞搞卫生。真正养育孩子的责任是爸爸妈妈自己的。

很多爸爸,也想要陪伴孩子,但觉得孩子太小,婴儿期不会讲话,觉得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玩,陪孩子觉得没有意思,想等孩子长大了,带孩子去潜水,去爬山,去踢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想法还是很好的,可是,孩子0到3岁的陪伴,你参与得很少,等他年龄大点了六七岁,你想要的爬山,踢球,潜水啥的,孩子愿意陪你去吗?他心里会觉得跟你一起去做些什么是有趣的吗,吸引他的吗?没有亲子感情基础,恐怕未必。可能他都不想亲近你。我们前面说到,孩子的第一个互动环境是父母,随着他年龄增长,他的朋友,同学,老师对他的影响,是会多过父母的。孩子10岁以后,会更喜欢跟朋友玩,在意同龄人对他的评价。错过了陪伴他,影响他的最佳时机,你会不会觉得可惜,遗憾?孩子对父母是无条件的喜爱,无条件的信任,这种被人深深爱护的体验,除了从孩子身上,你真的很难很难体会得到。那些拥有王者操作做到无条件爱自己小孩和伴侣的神仙父母,神仙夫妻,你大概率是遇不到的。

孩子总会上学吧,他的学业表现,成绩,父母总是看重的吧。现在的学校教育,教材经过反复验证基本是符合孩子的身心和认知发展的,老师在教授课本知识上都是很专业的,那为什么同样的学校教材和老师,孩子的学业表现不一样呢?孩子遇到困难,是坚持找解法还是退缩放弃?遇到失败,是越挫越勇,还是自我否定一蹶不振?影响这些因素的关键是家庭教育不一样啊。孩子厌学不是上学以后才开始的,同时一个孩子喜欢学习,也不是进入学校后才开始喜欢的。老师教授的是知识,父母影响孩子的是逻辑思维,学习思路,学习动力。那些操作很骚的家长,三年级就不太辅导孩子作业了,孩子在父母从小的陪伴里,已逐渐走向自循环,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去逼近自己的学习目标,父母这个时候更多的是了解孩子这个阶段学校的教学目标,监控孩子的学习进程,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学习思维和方法上的支持,让孩子的学业目标去逼近学校的教学目标。如果,孩子缺少爸爸的陪伴,那孩子就会少一种视角,一种解题思路,一种学习方法,因为妈妈陪伴得多,当然是去靠近妈妈的思维啊。

为了以后孩子愿意听取你的建议,愿意你辅导作业,愿意跟你讲心里话,愿意在你老了,跟你聊天,还是趁现在多存一些积极的亲子关系吧。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商量一下你们家对孩子的共同养育原则,划分好权责利,各自承担起需要承担的部分。就跟银行存钱一样,早一天存进去,就多一天利息。
相似回答